
和纸的世界 纸寿千年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跨越千年的越前和纸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和纸仍顽强地幸存下来。比如,越前的手抄和纸“鸟子纸”,据称已有千年“寿命”。一撕就破,沾水变皱,遇火则焚烧成灰,这便是人们心目中的纸。要说它延年十个世纪,大概谁让人不知所云。
江户时代中期的百科词典《和汉三才图会》(1712)中,对“鸟子纸”是这样描述的:“此纸温润,易于书写,坚韧耐用,可谓‘纸王’”。
被誉为“纸王”的鸟子纸,是一种光润的雁皮纸,坚韧结实,曾供日本朝臣和武士阶层使用。
然而“鸟子”这个名字却很奇妙。让人感到似乎有什么缘由……。但实际上,好像只是因为它的颜色近似鸟卵色而得名。后来,这个颇具古风的名字与手抄工艺一起保留了下来。
福井县今立町大滝是越前和纸的故乡。沿着山涧清流,分布着一家家手抄纸作坊,村落的居民自古就以造纸营生。
在岩间平三郎造纸所,笔者参观了“鸟子纸”的制作过程。在这里,除了鸟子纸之外,还以楮皮、结香为原料制作其他各种手抄和纸。
长年的搭档协同配合抄制大张纸。制作大张纸时,在纸与纸之间要垫上一层布以便剥离。抄纸帘很重,需用起重机来操作
在江户时代,作为“御用纸职”,这里为将军家族制作手抄和纸。明治政府发行的纸币和1955年以前使用的百元纸币,用的也是今立町的手抄和纸。
有关人员介绍说,“清澈的软水和严寒的气候,成就了独特的越前和纸。只有在和过去一样的环境中,才能抄出优质和纸”。福井县是雪国,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的积雪可达一米厚。在这样的低温严寒中生产的手抄和纸坚韧耐用,品质上乘。用大锅煮木皮,然后入水清洗,让纤维变得光润丝滑,再仔细地除去灰尘。之后将其打散,混入黄蜀葵制成纸浆原料。
除垢作业,去掉木皮纤维中的不纯物。熟练工可以准确发现细微的伤痕和色差
原料的除尘处理需要特别仔细。“如果在这道工序上偷懒,就不可能造出好纸”。在水中去除混夹在纤维里的杂质、树皮和瑕疵。他们屈身弯腰,整日蹲在水桶前清洗手中的木料纤维。
除垢作业时,一直是这种前屈的姿势,手一直放在冷水中。员工们充分保暖,以避免腰腿受凉
“哗啦、哗啦、哗啦”……,水声响彻整个安静的抄纸作坊。天窗射进来的昏暗光线,将抄纸工们化作剪影画中的主人公,他们脚穿橡胶靴,腰围橡胶围裙,卷起袖子,在严寒中呼出白雾般气息,一丝不苟地投入到劳作之中。
两个抄纸工拿着大型帘纸帘,上下荡动乳白色纸浆,配合默契,大张纸就这样一张张抄了出来。
“如果开灯,就看不清楚纸的厚度了。”抄纸作坊里光线昏暗,抄纸工根据透光程度进行判断,抄出厚薄均一的纸张。微妙的色调,非自然光线无法准确分辨,抄纸工们依靠的是透过磨砂玻璃映照进来的外部光线。
除了炭炉上的热水可以温暖冻僵的双手之外,没有其他取暖器具。只有在这种严寒环境下,才能制造出优质和纸。
如果是大张纸,一天可制作60至70张。在越前,自古以来,整日站着抄纸都是女人的工作。现在,男人也加入到了抄纸工作中来。在寒冬的冷水中,双手冻得通红,隐约冒出热气。
“如果不接触纸,手就会变得干硬粗糙。”虽然光着手从事严寒季节的水中工作很辛苦,但这句话却传达出抄纸工的气魄。正是经过多道精心的手工工序,才使树皮变成了“纸王”。
采访、撰文:陆田 幸枝
摄影:大桥 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