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中的传统美“Cool Traditions”

和纸的世界 纸寿千年

文化

2014年,“日本传统手抄造纸技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元五至六世纪,造纸术传入日本。如今,正仓院仍保存着八世纪初制造的用来记载户籍的国产纸(美浓纸)。在长达1300年的日本纸“和纸”历史中,造纸技术不断发展,日本各地制造出各具特色质地的和纸。

融入日本人生活的和纸

长期以来,日本人的生活中都有和纸的身影。

用手抄造纸技术制成的纸触感柔和,薄却坚固耐用。古人自然不会对这种珍贵的材料视若无睹。

它们不仅关乎吃穿住等日常生活,还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比如,上漆后制成器皿、涂上苏子油后制成油纸伞,还将轻而透气的纸衣当雨披穿。此外,用它们制成灯笼或纸罩座灯,可用于夜间照明;做成折扇或团扇,在酷暑季节可用来纳凉。

遇上红白喜事时,系上传统装饰纸绳;在神龛前挂起长长的纸幡,双手合十祈祷;向佛主祈愿,在纸上抄写佛经。此外,还用纸糊的达摩不倒翁、招财猫或纸娃娃来装饰房间,为生活增色添彩。纸天窗为日式住宅的房间带来柔和的光线,培养了日本人亲近自然与自然共生的感性。这些都依托了和纸的特点--薄而透光,又能自然而然地阻隔外部空气。

主要用于日本画创作的“鸟子纸”。用切纸刀切除纸张边缘后完成

美浓地区(现在的岐阜县南部——译注)被认为是日本上乘窗户纸的产地,据说,“本美浓纸”新糊上窗户时略泛亚麻色,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会变得纯白漂亮。

过去,江户(现在的东京——译注)城里火灾频发,遇到商店失火,商家会将账本投入井中免遭烧毁。和纸风干后便会恢复原状,墨迹也不会遇水消失。另外,和纸既不易破损又防虫耐水。用途广泛且坚牢的手抄和纸,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张张手工打造

和纸能够具备这些特点的秘密,在于精选的原料和高超的手抄技术。

先蒸煮楮皮、结香、雁皮等材料,去除表皮后取出纤维并进行打料,将水和黏性黄蜀葵混制成纸浆原料,用抄纸帘把它们从纸浆池中一张一张抄出来。在抄纸帘上让纸浆和植物长纤维错综交织,使制造出的纸张坚韧耐用。

从抄纸帘上取出纸浆膜,一张张堆成纸胚(左);用抄纸帘抄起纸浆,缓慢晃动,制成厚薄均匀的纸张(中);传统的抄纸工艺是严冬季节与冷水打交道的艰苦作业(右)

虽然造纸工序日本全国都是一样的,但各地水质、风、湿度和温度等气候风土不同,因此生产出的和纸各具特色,质感也有差异。据说,过去的和纸鉴定师仅凭看和摸就可以判断产地。

手抄和纸的制作方法,一般认为是七世纪上半叶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这种造纸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原料自身的强度,基本工艺一直延续至今。另一方面,西方传入的“洋纸”,则使用机器和化学药剂来提取纸浆,根据纸张用途不同,通过加入添加剂来调整颜色、光滑度和触感。这样的造纸法成品率高,适合量产,但药剂破坏了原料纤维,使纸张容易发生劣化。

明治时代初期,伴随着洋纸的进口,日本人开始把自己生产的纸称为“和纸”。日本人逐渐养成西式的生活习惯,再加上洋纸价格低廉,使手抄和纸一路走向衰落。

下一页: 跨越千年的越前和纸

关键词

和纸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