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户前寿司”入门指南——从传承到攻略
Guideto Japan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江户前寿司”是如何诞生的?
传说,江户前(*1)寿司是江户的寿司师傅华屋与兵卫在文政年间(19世纪初)创造的。如今,东京都墨田区两国1丁目还立有“与兵卫寿司发祥之地”纪念碑。据碑文记载,与兵卫对以前那种将生鲜水产摆在寿司饭上的寿司(可能是大阪箱押寿司的一种)加以改良,将施以“煮”“腌”等处理的寿司主料配上醋米饭捏制出了独特的寿司。
据说刚开始的时候,他将寿司放在名为“冈持(提盒——译注)”的容器里走街贩卖,后来摆起了摊位,在顾客面前现捏现卖,终于大获成功。江户的快餐食品“江户前寿司”由此诞生。
“江户前”这个说法具有怎样的含义?
“江户前”这个词含有两个意思。一是江户的前面,即现在的东京湾。当时东京湾的鱼类品种比现在更加丰富。对虾、星鳗、虾蛄、章鱼、蛤蜊、蚶子……。江户人大概感到很自豪,所以将自己眼前这片海域内捕获的新鲜水产叫做“江户前”。
鮨青木的主料箱,从右上开始依次为①斑鰶、②赤鯥、③春子(小鲷鱼)、④海带裹船丁鱼、⑤鱼松、⑥小对虾、⑦竹荚鱼、⑧烤青花鱼、⑨乌贼
同为鮨青木的主料箱,①蛤蜊、②江珧、③马珂蛤贝柱、④对虾、⑤沙蛤、⑥蚶子裙边、⑦鸟蛤、⑧马珂蛤贝肉
还有一个意思是“江户前”的“处理”。江户时代尚未出现如今这些交通工具,也没有用于保存食材的冰箱和冷冻库。放置一段时间后,原本新鲜的水产也会丧失鲜度,不再可口。于是,人们想出了趁着水产还新鲜时施加“处理”,使之处于比生鲜时更具滋味、更适于保存的状态。具有代表性的技法包括“用盐或醋进行腌制”“蒸、煮”“调味汁浸泡”等。
我们店一直很珍视这种江户前的传统,致力于推出符合现代人味觉和喜好的寿司。
筑地市场内琳琅满目的江户前主料。海鳗(图片右上)、竹荚鱼(图片左下)、蚶子裙边(图片右下)
金枪鱼真的是江户前寿司的命根子吗?
确实如此。手中金枪鱼的品质好坏将影响寿司店的“格调”高低。
但在江户时代,人们并未将金枪鱼视作贵重的寿司主料,甚至称之为“下鱼”,意为不如普通鱼类。据说因为金枪鱼容易失去鲜度,从日本各地运到江户时就已经不新鲜了,甚至有些已经腐烂。此外,当时被用于寿司食用的全都是被称作“Dsuke”的酱油腌制金枪鱼瘦肉。人们开始像现在这样食用大Toro(*2)、中Toro(*3)等非瘦肉部分,不过是近30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