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相依相随的日本机器人

从活动玩偶看日本人与机器人的关系

科学 技术 社会 生活

制作靠发条结构驱动的活动玩偶,盛行于日本的江户时代。让我们通过那些室内娱乐助兴用的活动玩偶,寻找日本机器人技术开发的起源。

日本江户时代风靡一时的活动玩偶

端茶玩偶:将茶杯放在茶盘上,玩偶就会噶哒噶哒地送茶过来。表情和善,衣着华美,人们很难看出玩偶里会装有机件制动装置

活动玩偶(指机件制动的玩偶——译注)使用发条结构,其制作盛行于日本江户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有广为人知的“端茶玩偶”。将茶杯放在玩偶双手端着的茶盘上,它就会晃着脑袋,慢慢挪动双脚,来到客人面前。客人端起茶杯,他就停止前进,客人喝完茶将茶杯再次放在茶盘上时,他就会一个转弯,调头返回原处。

翻跟斗玩偶会表演杂技,一边翻着跟头一边下台阶。它是靠水银在玩偶内部的位置移动,产生重心的变化,玩偶便随之翻转。魔术玩偶也采用了发条结构,其绝招是变戏法。一个身穿中式服装的孩童玩偶每打开一次箱子,箱中的物品就会发生变化。

这些活动玩偶用于室内娱乐,作为宴会上的余兴节目和庙会中的杂耍表演,在上至朝廷官员和诸侯,下至商人,甚至普通民众中都曾风靡一时,但明治维新后,它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然而近年,活动玩偶复原后,经科学杂志等媒体介绍,又重新受到世人的关注。专事活动玩偶复原和创作工作的工匠半屋春光先生介绍道:“玩偶靠发条活动,通过齿轮等结构来控制动作。这种构造原理,与转换能量驱动机器人,运用编程控制动作的现代机器人技术是共通的。”

翻跟斗玩偶:玩偶一边翻着跟头一边下台阶

推广机件制动结构的机械工学书

人偶为木制,弹簧不是金属,而是使用了具有弹性的鲸须制作而成。齿轮也是木制,但是木头纹理的方向若有偏错,则会出现崩刃,因此它是切成三角形贴合制成的。照片中的齿轮运用了该工艺技术

活动玩偶和日式时钟等机件构造,运用了在日本室町时代末期和洋枪同时进入日本的西洋时钟的构造原理。然而由于日本江户时代闭关锁国,因而在日本国内不断进行了改进创新,并发展成日本独自的机械技术。

17世纪的时钟工匠竹田清房制作出端茶玩偶,之后又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活动玩偶,但其“技艺”却是秘不出户,只由师傅传给弟子。机件制动大师半藏之誉的细川半藏于1796年在《机巧图汇》一书中公开了这些技艺,它是日本首部机械工学书。

细川是一位技师,不断地设计出许多新的机械和道具,他认为“推广制造技术,就能拓展新的思路”,因此他归纳总结了机件制动技术以便让所有人都能学习了解。“多亏有了此书,机件制动技术才得以推广。能够复原活动玩偶,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此书详细记录了活动玩偶的构造原理。”半屋先生解释道,“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吸收引进了先进机械技术,不久后成为机器人大国。而这一切可以说都是从机巧图汇起步的。”

喜爱机器人的日本人

春驹玩偶:玩耍“春驹”马玩具的孩童玩偶。孩童拉动缰绳,马头就会左右摇动,仿佛骑上真马一般开心地跑来跑去

每个活动玩偶都具有自然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其可爱的身姿让人不由得想和它打声招呼,而且他们还会端茶,极富服务精神。半屋先生认为:“活动玩偶并不是仅仅将木偶自动化,其制作过程中还融入了日本人独特的感性认识。这一点和经常放在一起比较的欧洲自动玩偶并不相同。”

“自动玩偶(Automata)”是指在欧洲八音盒中活动的玩偶。自动玩偶总给人一种木然冷淡的印象,而日本的活动玩偶却不同,它让人体会到生命和亲近感。这是因为对日本人来说,玩偶不仅是装饰物和玩具,还能让人感受到思想和生命。虽然是活动玩偶,但它的面孔和服装也都是专门由负责头部和身体的工匠们呕心沥血分别制作而成,为玩偶注入了生命。不论是制作者还是使用者,他们对待玩偶都充满了爱心,倾注了各自的感情。

玩偶原本是信仰和巫术的对象,带有强烈的宗教祭祀含义。但活动玩偶得到推广后,玩偶便成为了民众的一种娱乐。日本人喜爱能表达感情、会提供服务的活动玩偶,这个传统也深深影响到当代日本人,让他们对人形或动物形机器人深爱有加。日本人对机器人的喜爱之情就这样从两百年前一直延续到今日。

活动玩偶工匠半屋春光先生。他原先是工业技术院的研究人员,邂逅《机巧图汇》,退休后让活动玩偶重现于世。最近他还忙于用活动玩偶上演 “木偶剧”,并干劲十足地“要把活动玩偶推向全世界”

采访、撰文:佐藤成美
摄影:Kodera Kei

    关键词

    机器人,活动玩偶 发条 端茶玩偶 翻跟斗玩偶 魔术玩偶 玩偶工匠 半屋春光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