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总监佐藤可士和:视觉标志的力量,突破沟通屏障

文化

清野由美 [作者简介]

日本设计界代表人物之一佐藤可士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法论——“视觉标志,塑造品牌(ICONIC BRANDING)”。那么,其具体含义是什么呢?本文将为大家揭示他通过品牌战略,引导一个又一个项目走向成功的秘密。

佐藤可士和 SATO Kashiwa

创意总监。1965年生于东京。多摩美术大学平面设计系毕业。曾供职于博报堂,2000年创立“SAMURAI”工作室。涉足平面设计、项目设计、艺术设计、空间设计,以及企业和地方产业的品牌设计等广泛领域。著作包括《佐藤可士和的超级整理术》(日经商务人文库)、《佐藤可士和的碰头会》(钻石社)等。庆应义塾大学特聘教授、多摩美术大学客座教授。2016年度日本文化厅文化交流大使。http://kashiwasato.com/

从传统到时尚,从产品到城市

最近,佐藤发布了为纪念有田烧(陶瓷)创业400周年而设计的有田烧作品,还参与制作了歌舞伎第八代中村芝翫名号继承公演的庆祝幕板,不少工作都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相关。而他采用的却是打破传统文化固有概念的崭新手法。

歌舞伎第八代中村芝翫名号继承公演的庆祝幕板

以佐藤可士和设计的标志为特色的名号继承纪念公演便签

佐藤

 在我的心中,这些也都是品牌塑造。歌舞伎和有田烧的传统和技艺都传承了400年,我希望不仅是日本人,有更多的外国人也能了解它们的精彩之处。为此,单凭喋喋不休地讲述传统和技艺可不行。拿有田烧来说,成败关键在于“如何展现新意”。歌舞伎也同样,我称其为“活遗产(Living Heritage)”,而不是单纯的遗产。现在歌舞伎有大量古典和新创剧目被搬上舞台,作为一种文娱项目受到了社会的肯定,这种“生气”洋溢的感觉很重要,我希望将其本质和哲学浓缩到一种简单明快、一见难忘的图标之中,然后传播开去。

现代社会的沟通速度变得飞快。如果不能在一瞬间展现对象物的价值,就无法产生戏剧性的效果。我也不会限定媒介的形式。在策划人气音乐组合“SMAP”的CD专辑宣传活动时,从街上的广告牌,到路边停着的车辆,我全都盖上了专辑封面,将整个涉谷街区变成了宣传媒介。就是这样,无论城市街道、建筑还是产品,任何东西都可以视觉标志化。

下一页: 将设计沟通作为文化

关键词

设计 品牌

清野由美KIYONO Yumi简介与署名文章

新闻工作者。1960年出生于东京。东京女子大学文理学系毕业。留学于英国,在出版社工作后1992年起成为自由撰稿人。除了采访日本国内外的都市开发、社区及生活型态转换之外,还致力于撰写走在时代前列的人物报道。为《AERA 现代肖像》、《朝日新闻》、《日经商务在线》等撰写专栏、人物访谈、书评等。著书有《生活方式,随你的居住地而改变》(讲谈社)等。庆应义塾大学研究生院系统设计与管理研究科硕士课程在学。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