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台湾——访“湾生”冈部茂

政治外交 文化

生长在处于战前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战后回到日本的人被称为“湾生”。28岁以前一直在台湾台北生活的冈部茂先生(97岁)为我们讲述了迎来70周年的“台北大空袭”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台湾的情况及自己后来的人生经历。

冈部茂 OKABE Shigeru

1918年生于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台北市大正町。1931年,台北建成小学毕业后,升入台北州立第一中学校(现在的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1936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家里开办的印刷厂工作。1945年,和台湾本地青年一同被征入伍,但不久后战争结束。后来,所有财产均被从中国来到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接收,被留用为印刷技术指导人员。次年的1946年12月,解除留用。从台湾基隆港回国。1947年1月,从佐世保港登陆后,在原籍所在的群马县前桥市定居下来。同年,进入前桥市内的印刷公司工作。1997年3月,工作满50年后退休。进入长子经营的印刷公司,2014年退休。

二战后为了在台湾提供印刷技术指导而留下

——二战后,全部财产被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后,您还被留用,这是为什么呢?另外,之后您是如何在日本开始生活的呢?

冈部 几乎所有日本人在战后很快都被遣送回国了,而我们拥有印刷技术,中华民国政府希望我们把技术传给台湾人以后再离开,于是我又待了一段时间,对他们进行了技术指导。我们自己的公司被接收后又雇用了我们,并给我们支付了工资。

回国时与社员们合影留念(冈部茂先生提供)

1946年12月,总算发出了遣送回国的命令,我从基隆港乘上了“台北丸”轮船。遣返行动开展之初,只允许一个人携带一件行李,而到了我回国的时候,每个人最多可以带4件行李了。这艘船起初是一艘货船,所以没有客舱什么的,大家都待在一起。从基隆出发后不久,轮船就一直剧烈摇晃,大家都吃不下东西。3天后的次年元旦,我们终于到达了长崎县佐世保港。

我们从佐世保港乘坐火车前往东京品川,全家6人带着24件行李花了3天时间到了品川。然后,我来到了之前只在户口本上看到过名字的前桥。

前桥市内也被烧成了一片废墟,只剩下了一家叫做上每印刷工业的印刷厂。我对招工人员说自己刚从台湾来,无依无靠,庆幸的是他跟我说“马上来上班吧”,于是我找到了工作。而且,在战后物质紧缺的情况下,公司还特意替我盖了一个房子。我觉得在遣返回国的人群中,自己真的很幸运。

作为前桥仅存的一家印刷厂,上每印刷工业的业务量与日俱增,我刚入社时,员工只有20人左右,到我退休时,人员规模已经翻了一倍以上。我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到厂里,总是最后一个回家,坚持了50年,一直做到了80岁。其间,社长都换了三任。他们不仅给了我一份工作,还让我一直做了那么长时间,我由衷地感谢他们。

与印刷业共同走过的一生

——在台北的时候,印刷技术是您家的老本行,而战后到了前桥后,这门技术也派上了用场是吧。

冈部 在我上小学6年级时,父亲正式开始经营印刷事业,开展了当时还很少见的胶印印刷业务。似乎这门技术在我被留用时期和搬到前桥后都派上了用场。

和孙子千枝女士在一起

在台北,我曾经做过插图较多的专业书籍、公学校(面向台湾人开办的学校)的教科书、贺卡、邮票,乃至战争末期因本土银行券无法运过来而在本地发行的台湾银行券,也就是钞票的印刷工作。战后留用期间,我印了很多台湾人挂在家中的孙文和蒋介石的肖像画。

在上每印刷工业上班时,除了印刷这项主业外,政府等单位还经常邀请我在印刷技术相关检定和讲座中担任评委和讲师。退休后,因为儿子也恰好开办了印刷公司,所以我进了他的公司,再次做起了老本行。我觉得自己的一生是与印刷业共同走过的。

下一页: 和台湾青年士兵一起迎来8月15日

关键词

日本 台湾 马英九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台北 嘉义农林 湾生 高砂族 高砂义勇队 台北大空袭 冈部茂 冈田真澄 陈水扁 辜振甫 蒋介石 前桥 胶印 上每印刷工业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