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天:传承两百年的日本健康食材
文化 饮食 历史 自然与环境-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源自京都的“偶然之作”
制作寒天时,要先将石花菜等海藻进行熬煮、过滤,待熬出的液体凝固后,反复冷冻和干燥,由此制成。将寒天放到水里煮化后,冷却而成的凝固物可搭配蜜豆食用。寒天几乎零热量,富含膳食纤维,是备受人们青睐的健康食材。
寒天来源于“日本凉粉”——将石花菜等熬煮后凝固成细长条的琼脂食品。凉粉的制作方法是1200多年前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有关寒天的起源,有一段趣事。17世纪50年代末的一个冬天,京都旅馆“美浓屋”将大名(日本古时封建制度对领主的称呼——译注)吃剩的凉粉扔到外面,到了晚上,凉粉冷冻脱水变干。不料将其重新煮化后,得到的凝固物海藻,腥味淡了,颜色也更透明了。这就是寒天,可以说它是日本的独特发明。
为何内陆县长野能孕育出寒天产业?
虽说寒天源于京都,但它的盛产地却是内陆县长野。2023年长野的寒天出货额居全国第一,在日本国内市场占据六成以上的份额。特别是在以诹访市、茅野市为中心的诹访地区,长条状的“棒寒天”的生产已形成稳定产业。
诹访地区从1840年前后开始生产寒天。当时,诹访游走外地的商人从京都的丹波地区带回寒天制作技术。诹访冬季寒冷干燥,晴天多,且当地的蓼科山系水源丰富,适合寒天的制作。
随着中央线铁路的开通,寒天的原料海藻的运输更加便捷,1940年,长野的寒天产量达到顶峰。之后受战争影响,加上寒天需求减少以及生产者老龄化等原因,寒天产量下跌。近年来,环境恶化、原材料价格飞涨等因素加速了产业的衰退。
寒天的传统制作方法
现在,有13家企业加入了长野县寒天制作合作社。其中,茅野市的“Irisen”是一家创业于1942年的老字号,至今保留着与创业时几乎同样的寒天制作方法。记者采访了他们的生产作坊。
日本国内销售的石花菜大半来自进口,Irisen也主要使用产自韩国的石花菜。出于调节凝固力和降本增效的需求,有些企业还添加了名为真江蓠的海藻。Irisen以前也将两种海藻混和使用,但用真江蓠需要加酸进行化学处理,所以现在只用石花菜。
为去除沙粒等杂物和盐分,需用巨大的滚筒清洗石花菜,这道工序叫做“水车”。先用流水清洗数小时,然后放入水槽泡一晚去腥。
可用80年的大锅
第二天转入熬煮石花菜的“釜”(锅)工序。大锅是铁质的,侧边围上一圈木板加高,用箍圈箍紧定型。
Irisen第四代法人代表茅野文法解释说:“夏天大锅放置不用,木板会变干,箍圈松动。冬季开工前需让木板充分吸水膨胀,这样水倒进去才不会漏。打造大锅时,根据木材特性进行了设计,即便使用80年也坏不了。”
“就算不看表,通过观察蒸汽形状和烟囱冒烟的颜色,也能判断熬煮状态。觉得差不多是时候了,就关火。”
制作寒天需要石花菜的提取液。用吊车式的装置在锅中捞出海藻,放入过滤设备里过滤液体。
随后将提取液注入名为“诸盖”的容器。液体一旦冷却就会凝固,所以得争分夺秒。
“寒天生产的巅峰时期,1天要做1万根棒寒天,洗30公斤海藻要花整整3天。这是一项在严寒中进行的高强度劳动。把大锅里的水烧开就要9个小时,然后还得熬3个小时左右,工人们不分昼夜地工作。”
茅野先生说:“不过近年寒天需求下降,这种工作方式已不合时宜。我们现在把棒寒天产能调整到1天2000根左右。劳动时间少了,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分配更合理了。”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业务缩减了呢?答案在“釜”之后的工序里。
体验寒天制作
进入“釜”工序的第二天,要把凝固的“生天”切成条状,摆放在干燥台上晾晒。这道工序叫做“庭”。生天又重又软,即便小心翼翼,边角处也可能碎掉,或者直接断开。
茅野解释道:“能以完美条状出厂的成品占七成,如果是过去,剩下的三成就直接算损耗了。可那三成虽然卖相不好,品质却没问题。于是我们尝试做成较短的寒天,放到直销点降价销售。结果,那些常吃寒天的顾客们都欣然前来购买,因为他们知道卖相差点也无妨。”
此外,茅野还注意到,即使是本地人,对寒天的制作过程也知之甚少。因此,他们在2018年推出了面向公众的工厂参观活动,并在冬季推出了“天出体验”,让游客亲自动手来切生天和晾生天。
采访当天,正好诹访的中小学生前来“学习本地产业”。孩子们在工人的指导下切好生天,并排开晾晒。“碎了!”“碎一点没事”。正因为知道卖相差点也能卖,茅野才设计了这样的体验型游学项目。
学完如何制作寒天后,还能试吃,所以活动很受欢迎,最近还有外国游客前来体验。茅野说:“工厂虽然只能冬天开工,但参观活动全年开放。实际上,这个项目为我们创造了全年性的工作。”
这一独特的尝试,不仅给寒天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双赢,还为诹访地区吸引了更多游客。
积极求变,守护传统
晾晒的生天在寒夜里冻结,到了白天会些许解冻。这样的过程反复两周左右,生天就彻底干燥,变成为纯白色的棒寒天。
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近年来诹访地区不像往年那样寒冷,春天来得也早。棒寒天的生产期缩短了近1个月。
茅野说:“我虽然希望保留制作棒寒天的传统,但做得小一些更容易晾干,也能适应气候变暖。因此我不再拘泥于形状,想以更灵活的思路坚守这一产业,一直做下去。”
石花菜的捕捞现场也发生了变化。采访时,我们遇到前来工厂参观的静冈县伊豆渔业合作社仁科分社的社员。静冈县是日本重要的石花菜产地,但当地海女(从事潜水捕捞的女性渔民——译注)江畑园美坦言:“捕捞量在减少。”
“我们潜到水深3米处,但石花菜明显比以前少了。受2017年以来‘黑潮大蛇行’(黑潮与日本本州南海岸之间因大型冷水团滞留,导致黑潮绕行的现象——译注)的影响,石花菜的生长环境恶化。”日本的国产石花菜越发稀缺。
茅野说:“无论是改变生产方式,还是销售‘瑕疵寒天’,都是顺应时代的选择。改用纯石花菜作原料也是如此。过去熬煮后的海藻因加入了真江蓠和酸,只能作为工业废料处理。而现在,有农户来收废渣,说‘可以直接当肥料使用’。还有顾客给我们好评,说味道更好了。”茅野表示,即使产量减少,也要坚持做自己认可的产品。而这份坚持,最终形成了一套循环型环保生产体系。
对于寒天有益于健康这一点,茅野深有体会。他21岁因骨折而长期住院,当时吃了不少自家的寒天,后来血液检查时发现很多指标都得到改善,“连医生都惊讶我的恢复速度”。之前茅野一直效力于一家企业足球队,这段经历促使他决定继承家业。为了深挖寒天的魅力,他不断将创意付诸实践。
茅野说:“要守护传统,就得不断求变。今后我还会不断尝试和改进。”
诹访的传统寒天产业,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采访/撰文:nippon.com日本网 编辑部
图片:野村和幸
标题图片:背倚日本蓼科山系的Irisen寒天晾晒场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