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色兼职的犯罪激增,“轻松赚钱”催生悲剧
社会-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正规招聘网站也存在涉及灰色兼职的危险性
警察厅针对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全国警方查获的特殊诈骗案现金接收人员、提取人员、转移人员共计2373人涉足犯罪的原委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991人是染指了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招募实行犯的“灰色兼职”之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占到整体的41.8%。其次是“熟人介绍”(763人,32.2%)。还有82人是在正规招聘网站上看到“日结兼职”等广告后应聘中招的。(2024年版《警察白皮书》)
提供IT设备、家电和兴趣爱好等各领域信息的“Impress Watch”网站在2024年11月8日发布的文章中,介绍了犯罪团伙利用闲暇时间兼职中介软件“Timee”等招聘媒介招募灰色兼职人员的案例。
被捕青少年的倾向
从笔者的采访结果来看,灰色兼职被捕人员多数学历较低,缺乏“在未来取得成功的能力”,所以一想到机会难得,就容易误入歧途。今年夏天,关东地区发生的一系列抢劫案件的被捕人员中,就可以看到一些职业不详或打零工等生活不稳定、借钱度日的人。
通过法务省针对获刑人员实施的问卷调查也可以看出,有一定数量的青少年“想轻松赚钱”。法务省法务综合研究所2021年1月1日至29日针对犯罪人员和失足少年实施的调查显示,年轻群体中,表示“相较于辛苦工作,更希望轻松赚钱”的人员比例较高,在20多岁(50.3%)这个年龄段最为明显(2021年版《犯罪白皮书》)。
一位在职的教管员告诉笔者,被卷入灰色兼职火坑的主要是一些离开儿童福利院等机构后无处可去的孩子,以及游手好闲的孩子,他们不谙世事,容易受骗,于是就会在甚至不知道工作内容的情况下干起了灰色兼职。
家庭虐待、弃养与失足之间的关联性
笔者采访过的灰色兼职亲历者中,半数以上疑似存在家庭状况不健全的倾向。尤其是生母和继父组成的家庭占到了半数以上,反映出作为当事者的孩子可能在这样的家庭没有立足之地。
在大阪的一间少管所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精神科医师中野温子注意到那些在家中失去立足之地,经历了虐待等伤痛的少年在失足泥潭中越陷越深的过程,由此提出了一种“自我治疗假说”。
基于中野医生在第117届日本精神神经学会学术总会(2021年9月)上报告的调查结果,可以理解少年们吸食大麻的背景,以及成为违禁药物贩子的一些理由。中野对一间少管所收容的47名少年实施单独面谈开展的研究显示,47人中41人承认曾滥用大麻、合成毒品(LSD、MDMA)、可卡因、处方药等违禁药物。
此外,有55%的受访少年曾经充当过毒品小贩,其中七成以上滥用过多种毒品。关于遭受虐待的经历,多达70%的受访少年表示遭受过身体、心理、性、弃养中的至少一种虐待。基于上述结果,中野医生分析认为,他们可能是因为在家中没有立足之地,饱尝生活的艰辛,或者是为了寻求“缓解痛苦=自我治疗”(并非为了“快感”),才对毒品等事物产生了依赖。
“为了生存”,在失足泥潭越陷越深
中野医生认为,“在家中没有立足之地的少年,为了寻求立足之地而与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由此染上毒品或酒精,踏入夜晚的暗黑世界,逐渐滑向作恶的深渊——这种类型的情况非常之多,恐怕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的失足看作是他们为了生存的自我治疗”。
法务综合研究所实施的《生活环境与意识相关调查》(2023年版《犯罪白皮书》)对564名(男508名,女56名)处于1级处理阶段(*1)的少管所少年犯、257名保护观察处分少年(男143名,女114名)受虐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少管所508名男孩中的59.6%、 56名女孩中的73.2%都曾遭受过家人施加的身体暴力。
一旦被捕,哪怕是初犯也会受到严惩
警察厅公布的《2023年特殊诈骗认定查获情况等数据报告(确定值版)》显示,作为灰色兼职核心嫌犯(主谋)遭到逮捕的共有49人,仅占被捕总人数的2%左右。而作为参与灰色兼职的收钱马仔、取钱马仔遭到逮捕的共有1856人,占到75.6%。
基于一般预防的观点,从事灰色兼职的人一旦被捕,哪怕是初犯也无法免于实刑,多数情况会被送入刑事收容设施。关于严惩末端人员的理由,笔者通过律师采访了一位已离职检察官,他做了如下回答。
“虽然收钱马仔、取钱马仔、电话马仔都是被利用的末端人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因为特殊诈骗组织中存在这些人员,犯罪行动才得以实施,所以不能否定其角色的重要性,即使是末端人员,也同样具有实施严惩的必要性。” (*2)
对十八九岁犯罪少年加强严惩的《少年法》实施修订的2021年以后,参与了灰色兼职的18岁以上特定少年,适用逆送优先(在家庭法院判断应处以刑事处罚的情况下,将案件返送给检察官)原则,将受到刑事审判。也就是说,即使是少年,也倾向于加强严惩力度。
严惩初犯,恐催生再犯
不过,笔者是反对严惩初犯的。理由之一是社会本身也负有责任。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由于教育课程中的信息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不到位,所以成年人对灰色兼职的认知不够充分,也无法提醒孩子提高警惕。
第二个理由是,实施严惩并不能遏制犯罪。因从事特殊诈骗等灰色兼职而被捕之后,即使是初犯,也会被处以实刑,大学生会被开除,上班族会被解雇。一旦在金融机构等单位的数据库内被登记为反社会势力,那么即使离开刑事设施之后,也无法开设银行账户,难以办理手机和信用卡之类的各种合约。网上留名,甚至可能会对就业和结婚造成影响。如此一来,就无法打破失去希望后变得自暴自弃,再犯率上升,进而催生新的受害者这样一种负面连锁反应,只会促使黑社会人口增加。如果要让他们改过自新,恐怕整个社会应该认可他们再次尝试挑战的机会,并给予帮助。
为了避免产生悲剧
近段时间,大众媒体上似乎有一种风气,歌颂油管博主和投资大佬,宣扬“轻松赚钱的人很厉害”。无论男女老少,都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展示自己奢华生活的帖子,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看到这样的帖子,难免会心生向往。
从大人做起,摒弃在社交媒体上过度的自我宣扬,或许是避免让孩子误入歧途的第一步。日本社会日臻成熟是先决条件,这样一来,或许年轻人的意识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
标题图片:PIXTA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