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是何方神圣?——日本历史上被歧视和排挤的对象

社会 文化 历史

许多日本人一听到“鬼”这个词,脑海里浮现出的大概是在《桃太郎》插画里见过的那种头上长着两只角,眼睛瞪得像铜铃,手里挥舞狼牙棒的赤鬼和青鬼。鬼曾经是人们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威胁,古代史书里也记录了鬼出没的事件,被视作“鬼”的对象也不一而足。随着时代的发展,鬼变成了一种妖怪,主要出现在各种故事里。对日本人而言,鬼究竟是何方神圣?我们就此采访了宗教史学者小山聪子。

小山聪子 KOYAMA Satoko

二松学舍大学文学系教授。1976年生。专业为日本宗教史。2003年完成筑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课程历史与人类学专业。博士(学术)。主要著作有《弥留之际的日本史——人们历来是如何迎接死亡的》(春秋社,2019年)、《物怪的日本史——死灵、幽灵、妖怪的1000年》(中公新书,2020年)。共著《幽灵的历史文化学》(思文阁出版,2019年)。最新著作《鬼和日本人的历史》(2023年,筑摩primer新书)。

以古代、中世的文学作品和传说为研究对象,从文学和民俗学视角论述鬼的著作不胜枚举。小山聪子首次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立足史料,对从古代到近代鬼的形象的演变及其社会背景进行了梳理。

“鬼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日本人的心理。对于鬼的存在,人们是如何看待,又是如何传承的呢?梳理鬼的系谱,也能让我们对日本人的精神世界窥探一二。”

史书中关于鬼出没的记载

在中国,从公元前开始,人们就一直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亡灵),并去冥界生活。鬼存在于民间信仰、儒教和道教的世界,佛教传入后,又受到佛教的影响。鬼和神的界限是模糊的,人们既供奉鬼神,也会通过咒语驱使鬼为己所用,并认为传染病是“疫鬼”带来的。

“鬼”的概念最晚是7世纪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并演变成日本人喜闻乐见的形态。

“日本的鬼的形象从一开始就是多面的。平安时代,也有人把真身不明的死灵‘物怪’(Mononoke)当作鬼看待,但对于所有死灵都会变成鬼这一中国思想,日本人只能部分接受。中国过去既有好鬼又有恶鬼,但到了日本,只有作恶的才被当作鬼。此外,密教吸收了鬼神观念,日本的鬼也受到密教中鬼的强烈影响。”

古代敕撰的史书中有鬼出没的记录。《日本书纪》(成书于720年)记载了544年生活在日本列岛北部的种族“肃慎人”(有学者认为指的是阿依努人或通古斯人)登上佐渡岛一事。据书中记载,众岛民视其为鬼,不敢靠近,但不久还是有岛民被掠走。

《续日本纪》(成书于797年)记录了一个“世间传闻”。699年住在大和国葛城山的一位咒术师能役使鬼神如臂使指,让鬼神为自己挑水砍柴,若不听从,便施咒让它们动弹不得。此外,《日本三代实录》(成书于901年)记录了平安京887年7月的一个夜晚有美女被鬼吃掉的事件,同月,有36起相同的事件在都城疯传。

平安时代,根据阴阳道的说法,如果在“夜行日”出门,就会被鬼军团“百鬼”袭击,许多贵族出行都会注意避开夜行日。《扶桑略记》(参考日本史编撰的佛教文化史)中记录了929年4月的夜晚宫中发现了鬼的足迹,据说有两三个蹄子大小。这段记载的背后是时人认为鬼脚是二指或三指的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如《日本书纪》所述,当时外来的登岛者被当成了鬼。”小山指出,“此外,即便是无凭无据的传言,一旦有鬼出现,也必须上报朝廷,将详情记录在官方史书中。可见鬼的出现是一件可怕的事。”

头上的角不是标配

《出云国风土记》(733年)记录了“独眼鬼”吃掉正在耕田的农人的传说。古代中国的地理书《山海经》(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描写了鬼国中居住的披头散发的独眼鬼。该书可能在平安时代之前就已传入日本,所以或许是受其影响。

据小山介绍,早在《今昔物语》成书的12世纪,鬼就已经被塑造成头上有角的形象了。12世纪末的作品《地狱草纸》中描绘了赤鬼、青鬼、牛头马面等地狱狱卒。皮肤呈红色或蓝色、现忿怒之相,赤身裸体下身穿兜裆布,其形象的源头可追溯至密教中的恶鬼和夜叉。

“不过,画面中的鬼并不是都长角,不长角的鬼也一直出现在画作中。而且,古代和中世的鬼在害人时使用锤子、手拿狼牙棒的形象,恐怕是从江户时代才开始画的。”

鬼的居所在海之彼岸

中国驱除“疫鬼”的仪式传入日本,平安京随之举办“追傩”仪式,将疫鬼驱逐出日本。这个仪式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节分(特指立春前一天,主要有撒豆驱鬼等活动——译注)这一天的习俗。

9世纪后半叶的仪式书中记载了阴阳师在追傩仪式上诵读的祭文,记载着日本北限是佐渡岛,南到土佐,东至陆奥(现在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西到值嘉岛(现在的五岛列岛),让疫鬼滚出这片区域。

1172年7月,有一群“鬼形者”乘船来到伊豆国。这件事记录在关白(日本古代官职——译注)藤原兼实的日记《玉叶》中。据日记记载,双方因语言不通而最终发生冲突,鬼形者给岛民造成了巨大伤害后乘船离去,国司将此事写入公文中上呈朝廷。兼实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认为鬼形者实际上不是鬼,而属于“蛮夷”(外国人)之类。日本人把语言、相貌和体型不同的外国人看作是鬼,可见内心有多么恐惧。

在中世到近世的日本地图上,日本的南部绘有“罗刹国”。“罗刹”这个词来源于梵语的“鬼”,罗刹国就是所谓的鬼岛。《保元物语》(成书于1219-1222年前后)据说就是各地流传的桃太郎打鬼传说(成熟于中世后期到近世)的雏形之一,书中讲述了武将源为朝镇鬼的故事。源为朝登上了一座陌生的岛屿,威吓并收服了鬼的子孙后代——“大童”,他们身高3米多,右腰插刀,披头散发。

从古代到中世,不戴乌帽子,不束发而披散着头发的人,即使已成年也被称为“童子”。他们因身份低而成为被歧视的对象,但其中也有会法术者为世人所敬畏,比如能驱使猛牛的“牛饲童”,管理供奉着贵重佛像的佛堂钥匙的“堂童子”,等等。《保元物语》和后文的《酒吞童子》都将具有超凡能力的童子与鬼结合到了一起。

酒吞童子白天以巨人童子(右二)的姿态示人,晚上则变成鬼(《大江山酒吞童子绘卷物》/国立国会图书馆数字馆藏)
酒吞童子白天以巨人童子(右二)的姿态示人,晚上则变成鬼(《大江山酒吞童子绘卷物》/国立国会图书馆数字馆藏)

歧视残疾人和女性的象征

人也能生“鬼”。体形异常的孩子出生被视为怪异现象,史书中屡见记载,被称为“鬼子”。人们对此心怀恐惧,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国家应采取措施。遗弃事件也时有发生。

小山介绍说:“把那些长相吓人,感觉很难养育的孩子当成鬼娃娃,就能为丢弃婴儿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因为鬼娃娃不仅给自己带来灾难,还会危及国运。”

女性也是随着社会地位的降低,越来越多地被当作鬼对待。

“佛教本来是对女性有歧视观念的宗教。虽然佛教传入日本时,歧视观念并没被照单全收,但是9世纪后半叶之后,随着父权制的渗透,歧视女性的观念逐渐根深蒂固。”

社会上开始强调女性不仅欠缺修行佛法的慧根,还淫乱善妒,是劣等人。

“到了镰仓、室町时代,随着历史发展,文人笔下的女性开始跟鬼的形象结合到了一起。即便在世阿弥集大成的能乐里,因嫉妒而发狂的女鬼也时有登场。”

“在以成年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女性是边缘人。另一方面,谁都是女人生的,从这个意义来说,男性在女性面前又总是抬不起头。正因为如此,才必须要压制女性。毕竟弱小的存在是不会被当作鬼看待的。残疾儿童和外国人也因为是人们恐惧的对象,才被当作鬼来看待。”

从“酒吞童子”到“鬼畜美英”

古代和中世前期的鬼都是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恐惧的对象,但到了室町时代,质疑鬼的存在的倾向越来越强烈,鬼的故事开始与“幽灵”和“妖怪”同样被讲述。用生动有趣的笔墨描绘鬼和妖怪队伍的《百鬼夜行绘卷》,在室町时代之后屡屡问世。这个时代流行的最具代表性的打鬼故事,是住在丹波国大江山(一说为滋贺县伊吹山)的鬼王“酒吞童子”的传说。白天是身形巨大的童子形象,夜晚则头上长角,变成可怕的模样。这个故事被绘制成画卷,形态各异的鬼侍从营造出滑稽之感。

酒吞童子白天以巨人童子(右二)的姿态示人,晚上则变成鬼(《大江山酒吞童子绘卷物》/国立国会图书馆数字馆藏)
现存最早描绘酒吞童子传说的作品《大江山绘词》,14世纪(图片:公益财团法人阪急文化财团逸翁美术馆)

江户时代流行畸形秀,其中“鬼姑娘”也很受欢迎,出场的是头上长着犄角般瘤子的畸形女子。

黄表纸(江户时代的一种故事连环画——译注)《两国评判娘 鬼趣向草》中的阎魔王和鬼姑娘(国立国会图书馆数字馆藏)
黄表纸(江户时代的一种故事连环画——译注)《两国评判娘 鬼趣向草》中的阎魔王和鬼姑娘(国立国会图书馆数字馆藏)

进入明治时代以后,鬼和战争结合到了一起。日俄战争中出现了桃太郎征伐“露西鬼”的绘本,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兵和英国兵被称为“鬼畜美英”,成了人人喊打的鬼。日本第一部动画长片《桃太郎:海之神兵》(1945年4月上映)中,鬼岛的鬼直接采用了洋人的形象,头上还长了一只角。

此外,还出现了以“小福打鬼”为主题的涂色画,小福是报纸上连载漫画中的著名人物形象。“人见人爱的淘气鬼小福把它踢飞了,也没人生气,可见被踢飞的是个不折不扣的坏东西。大家一起来打鬼——涂色画巧妙地利用了鬼的形象凝聚人心。”

战时的宣传杂志《写真周报》上刊登的小福打鬼涂色画(左)和“鬼畜的悄悄话”(图片:国立公文书馆)
战时的宣传杂志《写真周报》上刊登的小福打鬼涂色画(左)和“鬼畜的悄悄话”(图片:国立公文书馆)

歧视和排挤的历史不可忘记

如今,鬼作为一种常在游戏和故事里登场的妖怪,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存在。《妖怪手表》中有莫名搞笑的赤鬼和青鬼出场,在社会上引起轰动的杂志连载漫画《鬼灭之刃》里的众鬼也样貌各异,性格多样,与传说中的鬼大相径庭。

小山说:“享受鬼的娱乐性固然无可厚非,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它的负面历史。”

“日本人自古就把‘鬼’视作歧视和排挤的对象。而且每当国家有危机事件发生时,就把责任推卸给鬼。就像“鬼”这个标签一样,人们通过赋予事物某个词语,将刻板印象在头脑中固化,从而放弃思考人和事物的多面性。正因为当今世界的前景迷雾重重,我们更应当从鬼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时刻反省自己的观点是否有失偏颇。”

标题图片:《大江山绘词》中的打鬼场面(公益财团法人阪急文化财团逸翁美术馆)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日本 阴阳道 歧视 信仰 幽灵 鬼灭之刃 传说 神圣 冥界 疫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