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源氏物语》的魅力(2):历代的解读赋予其千年不衰的生命力

文化

岛内景二 [作者简介]

创作于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被后世的文学家赋予了顺应各自时代的解读。这部作品传承千年,不断被注入鲜活的生命力,直至21世纪的今天,其古典文学的光辉依然毫不褪色。

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故事

日本最早的文学作品是问世于8世纪初的《古事记》,迄今为止日本文学的积累已经达到了1300余年的厚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当属《源氏物语》。它已深深融入到了日本人的生活中。

虽然历经时代变迁,《源氏物语》的生命力却长盛不衰。一般来说,在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生命体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会走上灭亡之路。恐龙的灭亡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某一时代被推崇为文化金字塔的文学作品,在进入下一个时代后,由于价值观或政治经济体系突然改变,便可能立刻就无人问津了。

然而,问世于贵族政治鼎盛、货币经济尚不发达的11世纪初期的《源氏物语》,无论是战乱时代还是和平时代,无论是武士时代还是民主主义时代,无论是资本主义时代还是IT时代,时至今日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

其中的秘密在于文化意义上的“突变”,我们可以从这部小说多次完成突变的事实中发现它。当然,《源氏物语》这部作品的文字本身并没有变化,而是读者希望从这部作品中读到的思想,也就是主题(作品向读者传递的信息)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为了顺应历史潮流的剧变,读者要求从作品中读出“新的内涵”,而《源氏物语》总是能满足读者的这一要求,从问世之初起,一直成功地向读者传递着新的信息。

从美学书籍到政治教科书

最早的变化发生在13世纪,《源氏物语》问世200年后。和歌大家藤原定家(1162~1241年)对这部作品的文本进行了校订。那个时代还没有印刷技术,人们阅读的是《源氏物语》的手抄本。在200年间辗转手抄的过程中,不同手抄本之间的文本内容呈现出巨大差异。为了使《源氏物语》具有文化影响力,需要对文本进行校订。定家确定了《源氏物语》54卷的排列顺序(阅读顺序)和文本(阅读内容)。此后,《源氏物语》成为可反复阅读的古典作品,寻求重新解读的研究也开始步入正轨。

 藤原定家肖像(国立国会图书馆藏《肖像集》 栗原信充绘制)
藤原定家肖像(国立国会图书馆藏《肖像集》 栗原信充绘制)

定家将《源氏物语》的主题解读为“美”。在武士凭借军事力量掌权的中世,幕府体制建立,时代动荡不安。当时,身为贵族阶级成员的定家,让现实世界中已经消失的王朝(平安时代)的“雅(miyabi)”文化绽放出了璀璨之花。

藤原定家还挑选了王朝和歌的100首名作,编纂成和歌集《小仓百人一首》。或许正因为身处混乱的时代,所以他才用《源氏物语》中优美的语言吟咏内容优雅的和歌,希望借此构筑一个超现实的理想世界。

此后又过了约250年,宗祇(1421~1502年)登上历史舞台。宗祇是一位浪迹日本各地的流浪诗人,因深受后世俳句家松尾芭蕉(1644~1694年)的景仰而闻名。宗祇生逢乱世,当时日本社会由于大规模内乱而分裂,进入战国时代。

宗祇坐像(山口県立山口博物館蔵)
宗祇坐像(山口県立山口博物館蔵)

战国时代的混乱局面可以用“下克上”一词来形容。家臣打倒家主,儿子放逐父辈。主仆关系和亲子关系彻底断裂。政治联姻盛行,甚至连夫妻关系也变得不可信任。

身处人际关系土崩瓦解的战国乱世之中,宗祇衷心祈愿夫妻、亲子、主仆、朋友、师徒等人际关系和谐的理想社会到来。因此,他认为《源氏物语》表达的最主要的思想是理想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为政者(政治家)和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宗祇并不认为《源氏物语》是一部美学著作,而是将其视为实现和平与和谐必不可少的政治理论著作(政治教科书)。2019年日本确立新年号“令和”(美好而和谐)时的思路,其实早在500年前就已有先行者了。

下一页: 本居宣长的解读鼓舞了幕府末期志士的勇气

关键词

日本文学 文学 日本文化 古典文学

岛内景二SHIMAUCHI Keiji 简介与署名文章

国学家、文艺评论家,电气通信大学教授。1955年生于长崎县。在东京大学跟随秋山虔研究《源氏物语》。1984年在该大学研究生院修满博士课程学分后退学。文学博士。主要著作有《源氏物语的故事》(新潮社,2008年)、《三岛由纪夫 注入丰饶之海》(MINERUVA书房,2009年)、《大和魂的精神史 从本居宣长到三岛由纪夫》(WEDGE,2015年)。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