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泽谕吉:提倡通过个人独立,走向国家强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西洋事情》指明日本近代化之路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的近代化政策大致包括以下方面:在政府的严格管理下创办公立和私立学校以培育人才,尽可能发展各项产业以获得贸易上的利润;在上述基础上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从农业向轻工业、重工业转型。
日本的近代化进程早在19世纪末就给泰国的却克里改革带来了影响,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借鉴这些政策力图实现国家的变革。20世纪后半期台湾蒋经国推行的“十大建设与民主化改革”,韩国卢泰愚的“民主化宣言”,中国邓小平的“四个现代化”,以及越南政治家长征等人提出的“革新开放”政策,这一系列近代化路线是否可以理解为日本近代化政策的延伸呢?抛开不幸的历史背景不谈,日本的近代化政策还是对亚洲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日本近代化整体规划的设计者之一就是福泽谕吉(1835~1901年)。福泽的思想是如何诞生的呢?论及于此,恐怕很难对他远赴欧美考察的经历避而不谈。
1835年,福泽出生在大坂(现大阪——译注),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父亲在丰前国中津藩的大坂“藏屋敷”(储藏兼出售粮食的栈房——译注)工作,属于下级士族。福泽幼年时回到故乡中津,在这里接受了儒学教育。1854年他游学长崎,初习兰学(西方科学技术——译注),转年进入兰方医绪方洪庵创办的大坂适塾,进一步深入学习兰学。
1858年,福泽来到江户,在藩国的兰学塾(后来的庆应义塾)执教。同时尝试学习英语,1860年乘坐幕府的咸临号军舰访问美国旧金山。回国后受雇于“外国奉行”(外交机构——译注),担任译员。1862年,前往英、法、荷、德、俄等欧洲各国考察,1866年,他根据此行对西方先进文明国家的认识出版了《西洋事情》一书,详尽论述了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结构。1867年,福泽再度赴美,访问了首都华盛顿和纽约。
福泽的奋斗目标,是要在日本乃至亚洲各国推行《西洋事情》第一篇卷首提出的文明政治的6个条件。这些条件如下:
- 尊重个人自由,法律不束缚国民
- 保障国民信教的自由
- 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 充实学校教育
- 依靠合理的法律稳定政治,从而培育产业
- 时刻注重国民福祉的提高
福泽的一生深受富兰克林的影响
福泽最具代表性的启蒙著作《劝学篇》第一篇(1872年)的主题是,为了“一身独立,一家独立,天下国家亦独立”,人人都应该学习“人类普遍日用的身边实学”。他还极力宣扬,由那些学问高深的人创建的文明社会是多么有价值。本书在倡导教育的必要性之余,还非常重视《西洋事情》中所阐述的文明政治的各项条件,如尊重自由、引进科学技术以及政府对国民的保护等,这些观点构成了教育家、实业家福泽谕吉整体思想的概要。
《劝学篇》的开篇词“天不造人上之人,亦不造人下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名言。人们普遍认为这句话出自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而笔者推测,福泽正是从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的生涯和思想中寻找到了自己的榜样。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科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以及社交俱乐部、学会和大学的创办者及政治家。福泽的政治生涯仅限于1879年担任了一年的东京府会议员,除此之外与富兰克林的经历几乎一致,如创办《时事新报》及实业家俱乐部交询社,成为思想团体明六社会员,担任东京学士会院院长,创办庆应义塾大学等,由此可见,富兰克林对福泽产生了重大影响。
1868年明治维新之际,福泽辞去幕府的职务,正式成为民间人士。《劝学篇》各篇文章的写作(1872~1875年)受到《穷理查年鉴》的影响,主张鼓励实学及“一身之独立与一国之独立”,成为继《西洋事情》之后的又一本畅销书。1875年,福泽又出版发行了代表作《文明论概略》,强烈主张将西方文明移植到日本。继而,他又于1881年之后支持朝鲜独立势力,为发动政变失败后于1885年逃亡到日本的金玉均和朴泳孝提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