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西米亚狂想曲》再掀狂潮:皇后乐队与日本的“特殊缘分”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据报道,英国摇滚乐队皇后乐队(Queen)的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2018年11月在日本上映后,截止到2019年5月,票房收入已经突破130亿日元,在外国真人影片票房榜上排名第九。粉丝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热议,影院采用了观影中可以欢呼跟唱的形式,更是吸引了人二刷三刷。如此空前盛况甚至被称为“社会现象”。皇后乐队再次热气冲天。
1973年,皇后乐队在英国出道,一开始被评论家们批得一无是处,在美国也迟迟没有打开知名度。然而1975年4月首次登陆日本,受到了女粉丝们疯狂的欢迎,让乐队成员无不受宠若惊。而《波西米亚狂想曲》在英国单曲榜单上霸榜9周,则是之后的事情。此后,一直到1985年,10年里他们共来日巡演6次。《Music Life》原总编东乡女士说,自己从乐队刚出道的小透明时期开始就关注上这个乐队了。
对皇后乐队而言,日本是怎样的存在呢?“在日本,他们生平第一次受到歌迷热捧,所以对日本抱有特别的感情。出道之初,他们在英国被炮轰为‘华丽摇滚的残渣’,在美国也是查无此人的小透明。却没想到,首次访日演出,就一步登上了武道馆这个日本最高级别的大舞台,女粉丝为他们痴狂,为他们落泪。”
“吉他少年”捧起来的摇滚人气
新兴乐谱出版社(现在的SHINKO MUSIC)出版的《Music Life》这本杂志,因1965年星加Rumi子女士作为首位日本人在伦敦单独采访披头士而出名,可以说是外国音乐杂志的先驱。第二年披头士来日演出,当时还是高中生的东乡女士作为“披头士”铁粉也去听了演唱会。当时她就把星加Rumi子当做自己努力的目标,并在不久之后如愿走进了《Music Life》的编辑部,在第一线体味了70年代之后摇滚全盛期的辉煌。对于当时的情形,她回忆道:
“在美国,1969年的户外摇滚音乐节伍德斯托克音乐节(Woodstock)是个分水岭,之后摇滚乐便以燎原之势发展起来。日本则是在披头士解散之后,1971年,Grand Funk Railroad、Pink Floyd以及Led Zeppelin陆续来日举办了气势宏大、震撼人心的演唱会,给日本歌迷巨大冲击,纷纷大呼‘摇滚太酷了!’。”
“当时,80%的外国音乐粉丝是男性。吉他少年憧憬的三大吉他手是Jeff Beck、Eric Clapton、Jimmy Page。另外,人气乐队,则有英式硬摇滚Led Zeppelin、Yes,以及被称为前卫摇滚的Pink Floyd。”
然后就是皇后乐队的登场了。“在没有一点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我收到了唱片公司寄来的新歌试听唱片《Keep Yourself Alive》,听了觉得很有趣,似乎是把早期的Led Zeppelin和Yes糅杂在了一起,但又在什么地方有点儿不一样。在那些把先人一步购得进口唱片视为一种‘地位象征’的男性外国音乐爱好者中,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在议论,称‘布赖恩·梅(Brian May)的吉他太棒了’。”
不过1974年3月,也就是晚了英国半年,他们的第一张专辑《Queen》,以《战栗的女王》为标题在日本发布,随后又了解了乐队成员的颜值,于是,“女粉丝的热度,就逐渐高过了吉他少年们”。
“初期的皇后乐队在欧美乐坛不被看好,所以FEN(美国军事电视网,现在的AFN)和海外杂志也都没有进行报道。因此,这些女粉丝们就纷纷奔向了《Music Life》的怀抱。”
“摇滚少女”诞生,标志着摇滚黄金年代拉开帷幕
东乡女士第一次见到皇后乐队真人是1974年5月去纽约出差的时候。当时是她去采访英国摇滚乐队Mott the Hoople。皇后乐队那时是给该乐队暖场的。主唱佛莱迪·摩克瑞浑身散发出妖冶的气氛和强大的感召力,飘逸闪耀的华美服饰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她还感慨乐队成员真人颜值比照片上看着高多了。
“感觉佛莱迪那种让人脸红心跳的危险气质,正好戳中了偏好模糊性别和少年感的日本女生的萌点。”1975年乐队首次赴日,在日本武道馆召开的演唱会上,因太过兴奋而晕厥的少女接连不断。“这样的‘摇滚少女’的诞生,标志着日本摇滚黄金时代拉开帷幕。”
顺便一提,皇后乐队出道前,英国曾掀起过一阵短暂的华丽摇滚热潮,当时的中心人物大卫·鲍依(David Bowie),因其中性化妆和奇幻风的着装在日本也斩获了超高人气。“70年代少女漫画风潮中,出现了耽美漫画的先驱作品,里面都有类似鲍依的人角色或山寨佛莱迪。”
首次登陆日本便刮起飓风,直到1982年,皇后乐队在《Music Life》人气投票中,连续8年雄霸人气乐队排行榜。“当时男粉中有人对女粉抱有偏见,觉得女人听不懂摇滚,但仅靠卖脸是不可能火这么久的。皇后乐队之所以受到这么长久的追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音乐的魅力。”
同一时期,KISS、Aerosmith(空中铁匠乐队)等美国摇滚乐队的粉丝队伍也不断壮大,日本的外国摇滚乐市场实现了急速发展。
1975年首次赴日时的京都旅行(摄影:长谷部宏/MUSIC LIFE ARCHIVES)
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的皇后乐队”
1977年发布了第6张专辑《News of the World》(新闻世界),不再拘泥于原带加录,向抒情性较弱的、单纯的硬摇滚路线转型。《We Are the Champions》(我们是冠军)大爆,一举打进美国单曲榜前五名。
“日本粉丝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初期华丽视觉系皇后乐队的粉丝,另一拨是短发胡子佛莱迪所象征的体育场摇滚(Stadium rock)粉丝。”东乡介绍道,“死忠粉大多喜欢早期的皇后。但是当时在美国,销量好才有咖位,所以他们是主动选择了战略转型吧。”
“最终他们如愿以偿,成为了‘世界的皇后’。佛莱迪去世的前一年,1990年,皇后乐队发布了专辑《Innuendo》。听了这张专辑,我感觉曾经的皇后又回归了。感觉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归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