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人生黯淡的垃圾屋里的人们

社会

平成时代的30年间,便宜货受到追捧,我们已经习惯购买廉价商品,用完就扔。许多人明明收入不错,却全用便宜货。这种生活方式或许是催生“垃圾屋”的一个原因。“magonote”公司一年大约会接到主要来自东京都内的850件垃圾屋打扫业务,我们听取了该公司社长佐佐木久史对垃圾屋问题的看法。

佐佐木久史 SASAKI Hisashi

1969年生于大阪市。垃圾屋清扫公司MAGONOTE董事长。他认为垃圾屋是一个社会问题,除了为客户提供改善生活的建议外,还面向有关专家,开展住家医疗、老年人问题等讲座。

据说,继“近藤麻理惠魔法收纳”热潮、断舍离热潮之后,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个被称作“极限民(minimalist)”的群体,他们崇尚极简生活,只保留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除了这些喜欢收拾整理的人,现实中的日本社会还有一个群体,他们“被成堆的物品包围”,更准确说是生活在垃圾堆中。

盛放残羹剩饭和泡面的容器放上几年都不洗不扔,喝过的瓶装和罐装饮料堆积如山。有的人甚至因为厕所里堆满垃圾无法开门,干脆用饮料瓶解决大小便。我经营的“magonote”公司专门打扫这种垃圾屋,一年大约承接850单业务。

一句“已经准备一死了之”促成我决意成为专门企业

多年前的一次邂逅,促使我下定了决心要创立一家专门打扫垃圾屋的清扫公司。 

我以前在大阪开过一家搬运公司,后来公司倒闭,想要逃避这段经历的我于2008年来到了东京。为了挣到每天的生活费,我开了一家“便利屋”(为客户排忧解难的服务公司,类似中国电影《顽主》中的三T公司——译注)。当时,我根本没有“为社会做贡献”“帮助弱势群体”之类的高尚理念,总之是来什么活儿就接什么活儿。

有一次,一名就读于都内一所著名大学的女学生请我们帮她打扫房间。为了估算劳务费,我去实地看了一眼,心里不禁打起了退堂鼓。打开学生公寓的房门,从门厅到房间内部,全都是堆起来垃圾,高达一米以上。这名女生不用电也不用气,平时就用手电筒在这个苍蝇乱飞,充满异味的房间里生活。在她之前,我们也接过处理废品和收拾房间的活儿,但要说名副其实的垃圾屋,这还是头一次遇到。

她是一个依靠父母汇款生活的普通学生,手头就只有几万日元。而我的公司也刚刚开业不到一年,没有余力去做无偿的善事。即便如此,想到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整日与垃圾为伍,我又狠不下心拒绝。于是,我让她以后分期支付打扫费用。当时,既没有清扫垃圾屋的经验,也没有员工,整个公司就只有我和妻子、儿子三人。我想,总之尽力而为吧,然后一家人就拼命收拾打扫。

“之前已经被好几家公司拒绝。我曾想过,这次如果再被拒绝,就只能一死了之了”——看到她写来的感谢邮件,我终于感到这单接得很有价值。于是,我下定了决心——“不如将这份事业一干到底!放弃其他,专注于此!”

下一页: 舍不得扔掉老物件的老年人 

关键词

断舍离 垃圾屋 近藤麻理惠 极限民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