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继承中备受瞩目的“旧宫家”(上):翻开“另一个天皇家”的历史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伏见宫家从南北朝时期绵延至今600余年
1964年秋东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当时号称东方规模最大的国际大酒店——新大谷酒店在东京市中心的千代田区纪尾井町开业。这里曾是旧宫家伏见宫家的大宅邸,占地约7公顷,面积是东京巨蛋体育馆的1.5倍。新大谷酒店的庭院依然保留着昔日伏见宫的风貌。
伏见宫家在旧宫家中历史最悠久,被视作“宗家”,其祖先是日本南北朝时期北朝第3代天皇——崇光天皇的长子荣仁亲王(1351-1416年),至今已延续了600多年。现任家主是二战后脱离皇籍的第24代伏见宫家伏见博明(90岁)。
伏见宫家世世代代根据天皇敕命“亲王宣下”,作为天皇或太上皇的养子或义子特别受封为亲王,成为可以世袭宫家的“世袭亲王家”。之后,又先后创设了桂宫、有栖川宫和闲院宫等类似的世袭亲王家,江户时代人称“四亲王家”。
天皇后继无人时,从宫家选出新天皇
宫家的作用是防止天皇家血脉断绝。如果恰逢天皇家后继无人,就从世袭亲王家选出新天皇。而当宫家后继无人之时,就会将皇子迎为继承人,以确保彼此的存续。
室町时代中期的第102代天皇名为后花园天皇(1428-1464年在位),是初代伏见宫家荣仁亲王的孙子。后花园天皇的弟弟则继承了伏见宫家,是为第4代伏见宫家。而第17代伏见宫家,是江户时代中期第116代天皇——桃园天皇的儿子。由此可见,宫家与天皇家有很深的渊源。
江户时代中期的著名学者、政治家新井白石担心天皇血统断绝,向德川幕府时任将军——第6代将军德川家宣进言称,朝廷也要像德川家设置御三家一样创设新的宫家,遂于1710年创设了第4个世袭亲王家——闲院宫家。初代闲院宫家是第113代天皇——东山天皇的儿子。
新井白石的建议很快就显现出成效。第2代闲院宫家的儿子兼仁亲王,成为了第119代天皇——光格天皇。因为事先设计好要将先帝遗孤、当时只有1岁的公主娶作皇后,所以从世袭亲王家中选了9岁的兼仁亲王为新天皇。光格天皇在位37年,其皇统与当今皇室一脉相承,因此也有人称光格天皇为“当今皇室开基之祖”。
第20代伏见宫家邦家亲王带来了伏见宫系皇族的繁盛
即便出生在世袭亲王家,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皇族,只有那些受到天皇敕封——“亲王宣下”的成员才能成为皇族。这是为了恪守亲王必须是天皇的兄弟或儿子这一原则,也是为了建立另一套与血缘相区别的社会关系。宫家子弟们大多成为大寺院的住持。
到了江户后期,第20代伏见宫家邦家亲王据说生下了不下50个孩子,这成为明治以来伏见宫系皇族人口繁盛的起因。他的儿子们曾担任劝修寺、青莲院、仁和寺、轮王寺、知恩院等寺院住持,在“王政复古”(幕府时期,天皇从幕府手中重新夺取政权的活动——译注)前后陆续还俗,回归伏见宫家。据说是因为明治维新的核心人物、公卿出身的岩仓具视等人,希望朝廷与佛教分离,也期待皇族(宫家子弟)在新政府中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为。
回归伏见宫家的儿子们舍弃了寺院名号,使用山阶宫、贺阳宫、东伏见宫、华顶宫、北白川宫等新宫号,最初赋予他们的宫号是仅限本人使用的“一代宫”。
后继无人的闲院宫家,也由邦家亲王的第16个儿子还俗继承。他就是后来成为元帅陆军大将(名列元帅府的陆军大将——译注)的闲院宫载仁亲王。
昭和天皇的皇后来自久迩宫家
邦家亲王的儿子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第4个儿子朝彦亲王。朝彦亲王幼年出家,当上了青莲院的住持,后参与政治活动,因安政大狱牵连受到软禁处分。之后他还了俗,先后使用中川宫、贺阳宫等宫号。因与德川庆喜(第15代德川幕府将军)走得太近而被倒幕派敌视。王政复古时,他被剥夺了亲王之位幽禁起来。明治3年,获许重归伏见宫家,明治8年获得久迩宫的宫号,新的宫家由此诞生。
朝彦亲王生有18个孩子(其中儿子9人),在久迩宫家之外,还继承了梨本宫家,并新创设了3个宫家。朝彦亲王的第3个儿子、继承了久迩宫家的邦彦王,其长女良子女王于大正13年(1924年)与当时的皇太子(昭和天皇)结婚,是为香淳皇后。
朝彦亲王的长子邦宪王因健康问题,把久迩宫家让给了弟弟。但之后恢复了健康,结婚之际创设了父亲原先的宫号——贺阳宫家。
朝彦亲王的第8个儿子鸠彦王则创立了朝香宫家,并与明治天皇的第8个女儿允子公主结婚。据说,鸠彦王曾对他的子女们说:“有一天,明治天皇把我叫去,对我说要把富美宫(允子公主)嫁给我。我们家就是为了和公主成婚而创设的,所以我这一代皇族身份结束了也好。”
朝彦亲王的第9个儿子稔彦王则创设了东久迩宫家,并与明治天皇的第9个女儿聪子公主结婚。他后来还当过首相,详情将在下篇中论述。
另外,前面讲过的伏见宫邦家亲王的儿子创设的北白川宫家,以及第2代北白川宫家的长子创设的竹田宫家,分别迎娶了明治天皇的两位公主为妻。
明治时代开始男性皇族多从军
1889年(明治22年)颁布的《皇室典范》(旧)中,取消了“仅限一代的皇族”等区别,为了巩固皇室根基,实行“永世皇族制”,即天皇、皇族的子孙永世为皇族。伏见宫系的宫家开始分枝散叶,旁支不断增加,而四亲王家之一的桂宫家绝嗣。如此一来,到明治末期一共有13个宫家。宫家之所以增加,据说也跟明治天皇的决定有关,他担心体弱多病的皇太子(后来的大正天皇)继承皇位可能出现问题。
但是,随着皇族人数增加,皇室经济问题产生,为了将皇族限定在与天皇血脉相近者的范围之内,1920年(大正9年)出台了《脱离皇族身份相关实施准则》。而除了天皇家之外,当时的皇族(宫家)都是崇光天皇第16世孙伏见宫邦家亲王的后裔,如果直接适用该准则的话,这些皇族全都要脱离皇籍。因此,作为特例,规定从邦家亲王到其第4代(即玄孙)的各宫家,只有长男一系是皇族,其余的都变为华族。由此,十多位皇族在二战结束之前就脱离了皇籍。
而另一方面,从明治时代开始,规定皇族中的男子必须到陆海军中从军,因此产生了很多皇族大将。第22代伏见宫家贞爱亲王,是大正时期的元帅陆军大将。第23代伏见宫家博恭王,是昭和时期的元帅海军大将,日本海军的实力派人物。但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少宫家的大宅邸就像伏见宫家一样,在空袭中被烧毁了。
二战中期的1943年10月,昭和天皇的长女、照宫成子公主嫁入了东久迩宫家。该宫家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先后迎娶了两位天皇家的公主。
随着日本战败,皇族的命运发生了巨变,其中大部分人都迎来了脱离皇籍的日子。
※参考书目将在下篇一并刊载。
标题图片:东京都涩谷区的旧久迩宫邸(圣心女子大学),被定为日本国家重要文化遗产(PIXTA)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