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日本咖啡杯物语》:风靡海外的日本陶瓷器发展史
图书 文化 历史-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诞生于名古屋的西餐具品牌“则武”
“则武之森”位于名古屋市西区则武新町。1904年,以世界知名陶瓷器品牌“则武(Noritake)”而闻名的日本陶器合名公司(现则武有限责任公司)在这里成立。而今,在这片公司旧址上,昔日的红砖厂房以及画廊、餐厅等建筑鳞次栉比。
本书内容与此次展览存在部分重合之处。本书聚焦于出口陶瓷器中的咖啡杯,介绍了包括则武在内的大量咖啡杯作品的制造技法、特点,并配有相关照片。作者指出,尽管出口咖啡杯的形状和设计参照了正宗的欧洲产品,但更加注重的还是主要出口地美国的消费者的喜好。书中生动描绘了参与咖啡杯创作、生产和贸易的约100名相关人物的故事,这也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
“有田烧”的祖师是朝鲜人
在国外,受消费者喜爱的日本西餐“瓷器”,以不吸水的硬质陶瓷产品为主。据称,日本瓷器的发源地是佐贺县有田町,书中记述道:
“日本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92年,文禄庆长之役(*1)爆发后,大名们将朝鲜的陶工带到了日本。1616年,朝鲜陶工李参平在有田町泉山发现了白瓷矿,成功烧出瓷器,日本瓷器的发展历史由此正式拉开帷幕。”
丰臣秀吉出兵朝鲜,间接使得朝鲜陶工李参平(日本名:金江三兵卫)找到了瓷器的原料。他被称为“有田烧”400年历史的“开创者”。泉山瓷石场保存至今,是日本国家历史遗迹。
本书认为,明治时代(1868-1912年)对瓷器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第一人是来自德国的哥特弗里德·瓦格纳(Gottfried Wagener)博士。瓦格纳于1868年到达日本,在有田传授制造瓷器的工业技术,还曾在东京职工学校(今东京工业大学)任教。瓦格纳教导说,不要一味模仿西方,而应追求“日本自己的独创”。
福泽谕吉与陶瓷器的对美出口
明治维新以后,“在明治政府强烈希望获得外汇等因素的推动下,陶瓷器出口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尽管有田烧是日本瓷器的代表,但出口瓷器的中心逐渐转移至背靠“濑户烧(*2)”和“美浓烧(*3)”产地的名古屋。则武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则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6年,原御用商人(*4)、第六代森村市左卫门与同父异母的弟弟森村丰在东京银座4丁目创办的贸易商社“森村组”。森村丰还在纽约第6大道创立了“森村兄弟”,奠定了对美出口的基础。
森村市左卫门认识福泽谕吉后,接受了福泽谕吉的建议,由此投身于贸易。福泽谕吉认为,由于打开国门,贸易规模扩大,日本的财富流向海外,他建议,“若要收回财富,只有通过出口”。
日本的古董、濑户烧等陶瓷器在美国市场广受好评。森村组计划在日本生产真正的西餐具,因此森村市左卫门的妹夫大仓孙兵卫与其长子大仓和亲等在名古屋创立了则武。随后,大仓父子又于1919年在东京蒲田创立了高档西餐具生产商“大仓陶园”。
作为古董在美国重新受到评价
日本产西餐具的对美出口在太平洋战争(1941-1945年)期间中断,但“20世纪60年代,从日本进口的餐具在美国市场占据的份额超过了70%”。反观日本国内,虽然二战后西餐具风靡一时,但“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家用与商用西餐具的需求下降,直到现在,销量也没有出现恢复的迹象”。
过去出口至美国的部分陶瓷器,由于其艺术性,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以“老武则(Old Noritake)”之称而作为古董受到重新评估。则武博物馆资料显示,“老则武”是指“从明治中期到二战结束期间,由森村组和日本陶器公司生产和销售的陶瓷器的总称”。
本书指出,发现“老则武”艺术价值的是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陶艺家霍华德·科特勒(Howard Kottler)博士(1930-1989年)。1982年,汇集了霍华德·科特勒藏品之大成的展览在美国举办,“老则武”由此而广为人知。
大约150年前的明治时代,未曾品尝过咖啡的日本工匠们开始制造咖啡杯。直到1888年(明治21年),出生于长崎的郑永庆才在东京上野开设了日本的第一家咖啡馆“可否茶馆”。西餐具的制造和出口历史充满曲折,但也为日本国内的咖啡和西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在本书结尾,作者写道:
“日本咖啡杯承载着先人们在这150年历史中经历的困难,同时也诉说着面对苦难不屈不挠努力前行的历史。”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