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诞辰100周年,原节子的神话与真相:不满小津电影,孜孜追求毕生“代表作”
图书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小津对黑泽明抱有竞争意识
1945年二战结束,25岁的原节子作为女演员开始大放异彩。多位大牌导演将她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其中黑泽明和小津安二郞的套路形成鲜明的对照。
“战后,盟军司令部鼓励拍摄民主主义启蒙电影。当时崭露头角的黑泽明想让节子在类似好莱坞大片的作品中大展拳脚,选择她在《我的青春无悔》(1946年)中担任女主。他让原节子饰演了一名以往日本电影从没表现过的、具有反抗精神敢于直面命运的女主角,获得了巨大反响,盟军司令部也表示满意。然而,他再次起用节子,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舞台移到北海道拍摄的《白痴》(1951年),却成了口碑和票房双扑的失败之作。”
“另一方面,小津公开表示,对女演员而言最难演的莫过于普通家庭的女性,而原节子却可以胜任。他让节子在《晚春》中饰演的纪子是一名照顾父亲的大龄未婚女子,受到高度评价。”之后,节子成了小津的御用女主,《纪子三部曲》——《晚春》(1949年)、《麦秋》(1951年)、《东京物语》(1953年)——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盛赞。“看了小津的日记就会知道他对黑泽明的批评一直都很尖锐,对《白痴》也是从剧本阶段就开始辛辣批判的。小津对黑泽明还是有竞争意识吧。明明自己才是前辈,在经历残酷的战争之后回归影坛,没想到却被黑泽明这个免除兵役的后生抢去了风头,被众人议论说‘小津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小津起用节子,成功回归影坛,而执导《白痴》的黑泽却遭遇“惨败”。此后,黑泽就再也没用过节子了。其实黑泽在《白痴》之前拍摄《罗生门》(1950年)的时候曾经希望起用节子,但她的姐夫熊谷坚决反对,认为这个角色不适合节子,所以合作没能实现。该片邀请了京町子和三船敏郎担纲主演,在威尼斯电影节斩获了金狮奖。
“比起小津,节子自己应该更喜欢黑泽的风格。事实上,她对《晚春》的纪子这个人物形象并无共鸣,说过‘这部电影中女儿的性格,我一点都不喜欢。’节子喜欢西方电影更胜于日本电影,欧美那种自我意识很强的女主角更能引发她的共鸣。她特别喜欢英格丽·褒曼,也学习她的演技。自从少女时期周游西方列国后,我感觉节子就一直在影坛追求西方价值观。黑泽明如果能以原节子为主角再拍一部成功的电影,她的人生因此而改变也说不定。”
姐夫熊谷久虎支配着节子的人生
石井表示,熊谷对节子的影响可谓功过各半。“他在战前被称为鬼才,粗犷独特的风格备受好评。他一方面鼓励节子读书,另一方面又认为女演员必须活得接地气,教育妻妹要把家务活做好。正因为熊谷的存在,节子才过得很踏实,也得以远离丑闻困扰,但同时节子的恋情和出演的作品都会受到他的干涉。”
日本战败后,电影界认为熊谷是战争协助者,向盟军司令部告发他,将他逐出了影坛。“战时几乎所有导演都拍过歌颂战争的电影,却只追究姐夫一个人的责任,对此节子表示无法接受。她非常希望帮助姐夫作为电影导演东山再起,所以也会拒绝其他导演的邀约。”
节子总是说“想演意志力强大的女性”,30岁之后她多次在采访中表示想演细川珠子(又译细川玉子),希望熊谷来拍。“她是明智光秀的女儿,秉性刚烈,忠于自己的信仰,最后自我了断。节子从珠子身上看到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她到最后都对这个角色念念不忘,可惜没能如愿。”
将原节子的美丽形象永留世间
虽然年轻时也有过地下恋情,但节子绝对不愿将自己的心情公之于众。她坚持独身主义,而媒体则一直固执地追问她:“还不打算结婚吗?”与小津导演的纯洁爱情、与姐夫的恋爱关系,这些八卦就不用说了,甚至还有谣言称她是“麦克阿瑟的情妇”。另一方面,节子从30岁左右起健康开始出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日本影坛只追求女演员的年轻美貌,电影策划更是着力讨好年轻观众的做法越来越失望。石井说,到40多岁后,节子淡出影坛其实是必然的结果。
到了晚年,就连邻居也没人见过她的身影。“节子以前常说如果能趁年轻退出影坛,希望随心所欲地去国外旅行。但据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她都从来没去旅游过,晚年甚至都不在外面吃饭了。听说她一直沉迷于阅读书报。的确是个意志力强大的人。她变回了‘会田昌江’,原节子从此销声匿迹,但或许也可以说她直到最后都作为原节子而活在世间。极力避免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让当年那个美丽动人的原节子形象永远留存在世人心目中。”
标题图片:追忆去世的原节子,电影院设置了献花台。2015年11月26日,摄于东京都中央区的东京剧场(时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