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诞辰100周年,原节子的神话与真相:不满小津电影,孜孜追求毕生“代表作”
图书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颠覆“神话”的工作
“原节子为什么会息影退圈?请解开这一‘昭和历史之谜’。”——石井妙子受编辑委托写评传,是原节子去世前几年的事。1962年出演了收山之作后,原节子就退出了影坛,从42岁起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她都没有接受过任何采访。
石井认为,如今节子年过九旬,或许愿意向人回顾自己的一生了,于是数次到她镰仓的家中拜访。每次石井都受到跟节子同住的侄子夫妇的款待,却一次都没见到过本人。2015年6月17日,在原节子95岁生日之际,石井带着鲜花和信件再次来访。问到老人是否安康时,得到的回答依旧是“精神很好”。3个月后,原节子就离开了人世。第二年,《原节子的真相》一书出版,这是石井耗时3年半时间完成的一部倾心力作,其间她仔细查阅了战前战后的资料,并搜集了节子在拍摄现场的宝贵证言。
“从她在小津的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和在《蓝色山脉》中扮演的英语教师来看,其形象仅限于‘纯洁、端庄、美丽’的女性,所以刚开始我很头痛,不知道评传该怎么写才好。然而在多方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原节子本人对导演安排的角色并不满意,她的内心很是纠结。于是我慢慢就被吸引了,开始探寻原节子的真实形象。”石井说,“在以往关于节子的书籍和报道中,她的息影被赋予了神话色彩。说她很喜欢小津安二郞,小津导演的去世给了她巨大打击,于是决定退出影坛。节子和小津的粉丝也深信他俩是两情相悦的吧。而我的写作却是颠覆这一‘神话’的工作。她确实因为小津的电影而名扬全球,但事实上,她并不喜欢外界把小津的作品当做她的代表作,在采访中被人问到代表作时,她都很固执地避开了小津的电影。因为里面的角色与她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不太一样。”
16岁成为日德合拍片的女一号
原节子,本名会田昌江,1920年6月17日出生于横滨,是家中最小的女儿,上面还有2个哥哥和5个姐姐。父亲是生丝批发店的第4代店主,家境富裕。但1929年纽约股价暴跌引发全球恐慌,生丝出口疲软,家境随之一落千丈。14岁那年,出于贴补家用的考虑,节子从女子学校退学转投影坛。她的姐夫熊谷久虎是当时年富力强的电影导演,也极力劝说她投身影坛。那时日本电影正从无声向有声过度,女演员缺口很大,因为默片里的女性角色都是男演员扮演的。
最早发现节子魅力的是山中贞雄导演。他被节子清纯的女学生气质所吸引,在历史剧《河内山宗俊》(1936年)中起用了这位新人。看似内向又寡语的少女,一旦站到镜头前便活力四射,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恰巧碰上正在访日的德国名导阿诺德·芬克来到京都片场参观。当时,纳粹德国暗地里在推动签订加强日德关系的协议,为了提升日本在德国人心中的形象,决定拍摄政治宣传片,而芬克就担纲导演一职。在挑选这部“日德合拍片”(日方导演是伊丹万作)的女一号时,日方推荐了田中绢代,芬克却不甚满意。之后他在片场见到了节子,决定起用她当女一号。美丽的大眼睛和颇具异国风情的长相,与当时人气花旦田中所代表的娇小、亲切可爱的风格截然不同。节子的美貌在欧洲也能被认可,导演表示这个角色非她莫属。《新土》(德国上映时名为《武士的女儿》)充分展现了富士山、安艺的宫岛等地的美景,同时也表现了日本近代化的发展进程,而节子则被塑造成兼备日本传统美与现代美的自尊自强的女性。
该片于1937年在日本上映,节子一夜爆红。同年,她与姐夫熊谷等人一同经由中国东北地区,赴德国柏林等地以及巴黎、纽约、洛杉矶好莱坞,完成了为期4个月的电影宣传之旅。
“我认为,在多愁善感的十六七岁那段时间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对她的人格形成影响巨大。”石井说。在德国,节子受到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国宾级别的款待,在巡游各地的过程中结识了各色电影人。在巴黎,她认识了法国影坛大腕让·雷诺阿导演。在好莱坞,她跟约瑟夫·冯·斯登堡导演及其搭档玛琳·黛德丽会餐。“在欧洲,电影人被视为艺术家,女性受到尊重。而且她认识的电影人无不知书达理,文质彬彬,与日本电影人大相径庭。这让节子深受震动。日本还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电影的地位也远不如新剧和歌舞伎,并不受重视。事实上,当时的片场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自暴自弃、玩世不恭者的聚集地。不过,她依然相信日本的电影制作公司总有一天会发展成柏林的乌发(UFA)或好莱坞。为了日本影坛的发展,自己也要努力做出贡献——节子的这个想法越发强烈,在回国后不久的采访中,她直言了自己的这一想法,结果却受到了猛烈攻击。”
出演日德合拍片让原节子成为顶级花旦,但此时她却被大众斥责为“不知天高地厚的花瓶女演员”,人气一落千丈。
1937年1月,柏林日本大使馆。从左到右依次为:在《新土》中合作的德国女演员Ruth Eweler、宣传部长戈培尔、原节子、日本驻德大使武者小路公共(Ullstein bild/Af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