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探险

织田信长,梦想统一天下

历史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生活在从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向稳定社会过渡的历史漩涡之中。本文笔者为知名历史作家,通过回溯三位英雄豪杰的人生,为读者阐述当时日本社会的特征。本系列专辑首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在短时间内扩张领地、意欲一统天下的织田信长。

战国大名的登场

织田信长生于天文3年(1534年),当时正值战国时代最动荡不安之时。享德3年(1454年),统治东国的鎌仓幕府统治者,即担任鎌仓公方的足利成氏杀害了担任辅佐职位关东管领的上杉宪忠,鎌仓幕府自此逐渐衰退,东国则持续近30年处于内乱之中,随即进入了战国时代。

另一方面,西国也开始发生战乱。应仁元年(1467年),由于将军足利义政以及管领家(将军的辅助职位)的继承问题,守护大名分裂成两个阵营,在京都展开激战。应仁之乱持续长达11年之久,幕府的力量被限制在山城国(现京都府南部——译注)一国之内。如此乱局之中,各地出现了许多以己之力分割土地并独自统治领地的豪强,这些人就是战国大名。他们为了统领家臣及统治领国,制定了“分国法”(家法、壁书),其中许多内容都涉及“喧哗两成败”(日本室町幕府时代后期至江户时代前期的法律原则之一,日语中“喧哗”指纠纷、暴力冲突,对于“喧哗者”,不论谁是谁非,对双方均施以同等处罚——译注)。不允许家臣间出现私斗(个人之间的争斗),纷争皆由大名裁决。总而言之,此法律的目的在于将权力集中于大名一身,维护领国的稳定。此外,“分国法”还有很多法令对私人婚姻作出规定,限制领地买卖,规定农民须缴纳年贡并禁止其集体逃亡。

战国大名要求家臣主动申报自己的土地面积和收入额度,并登录于“检地帐”(现在的土地台帐),这种检地政策称为“指出检地”,大名依据名为“贯高”的基准将土地面积换算成金钱,整体掌握家臣的收入金额。大名保证家臣的地位和收入,但同时也要求其担任与贯高相符的军事职位。另外,大名还以贯高为基准向领国人民征收年贡。

此外,战国大名还设置了“寄亲寄子制”,将地侍(下级武士)作为“寄子”,依附在有权势的家臣“寄亲”之下, 将家臣们纳入组织之内。在战争时期,将寄亲寄子集团编成长枪队或火枪队,借此实现以步兵为核心的集体战术。交战之际,从各村庄征召农民担任士兵和物资的补给人员。这个时期,武士和农民尚未完全分离。

为了领国的繁盛,大名还大肆开发新的田地和矿山。石见大森银山、但马生野银山以及甲斐、佐渡、越后的金山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发的。为了发展农业,大河川的治水和灌溉事业亦相当盛行,例如武田信玄在釜无川和御勅使川的交汇之处修筑了坚固的堤防——信玄堤。

总之,在这样的战国时代,以尾张的武将信秀嫡长子的身份降临这个世上的信长,不久急速扩张势力,仅差一步之遥便实现了天下统一大业。本文将追溯信长平定天下的业绩,并揭示当时的时代背景。

信玄堤的圣牛(左)和现在的信玄堤。武田信玄将木造圣牛筑于河边,开发出改变河流走向以防止河水泛滥的卓有成效的治水技术(甲斐市教育委员会)
信玄堤的圣牛(左)和现在的信玄堤。武田信玄将木造圣牛筑于河边,开发出改变河流走向以防止河水泛滥的卓有成效的治水技术(甲斐市教育委员会)

下一页: 统一尾张之路

关键词

战国时代 织田信长 明智光秀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