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信息库

了解“儿童贫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健康与医疗 家庭 社会 财经

日本目前每9个少年儿童中就有一人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儿童贫困”绝非是一个事不关己的问题。如何才能救助经济困难的孩子?近日一份调查显示,当事人和非当事人的认识存在差异。

“儿童贫困”认知度大幅下降

专门从事儿童帮扶工作的国际NGO组织Save The Children Japan2024年7月实施了一次关于“儿童贫困”问题的网络问卷调查。此次是自2019年以来,即时隔5年后再次实施,规模为国内最大。调查对象为全国30000名15到8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以及该组织过去曾经帮助过的免纳税家庭的13到70岁以上的大约2400名“当事人群”,将“17岁以下”定义为儿童。

关于“是否了解日本的儿童贫困问题”,无论儿童还是大人,表示“了解”的比例都有所减少。表示“不了解”的比例有所增加,大约半数大人表示“没听说过”。

是否了解日本的儿童贫困问题

关于“儿童贫困”认知度大幅下降的背景原因,该组织认为可能包括“少子化导致大人对儿童感觉变得越来越陌生”“儿童贫困问题相关报道数量减少”等。

需要中央和地方采取的措施

关于“中央和地方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儿童贫困问题”,问卷列出了20个选项。对普通人群、当事人群的儿童和大人进行了分组分析。

关于“校服、教材、校园餐费等校园生活相关费用的无偿化”,虽然得到了广泛支持,但普通人群和当事人群在某些项目上也存在较大分歧。

针对“完善面向单亲家庭的津贴发放制度”“完善面向儿童监护人的津贴发放”,普通人群中只有不到30%的大人认为应该实施,当事人群的该比例则超过了70%。

完善面向单亲家庭的津贴发放制度

完善面向儿童监护人的津贴发放制度

可以看出,当事人群中认为“完善面向家长的津贴发放制度”将是解决儿童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的人较多,而普通人群并不这样认为。

针对“面向本来可以利用制度的人进行宣传,改善制度的可及性”“建立可以将儿童意见反映到政策措施中的机制”,普通人群的儿童和当事人群的儿童之间的态度差异明显。

广泛宣传制度和改善制度可及性

建立可将儿童意见反映到政策措施中的机制

当事人群中,认为“只要能利用制度,就有助于解决贫困”的人尤其居多,占比超过了70%。这或许反映了当事人群的儿童“希望更多地了解制度,尽可能地利用能利用的政策”这样一种抓住救命稻草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的普通人群的儿童,对贫困没有实际感受,或许本来就很难对这样的制度产生关心。

为了解决儿童贫困问题,需要做些什么?本次调查反映出当事人和非当事人在各自认为有效的扶助措施方面存在意见分歧。实施调查的Save The Children Japan相关人士表示,“政策和制度的研究实施必须反映当事儿童和大人的意见。希望借助此次调查的结果,为制定更好的政策提供建议”。

标题图片:PIXTA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关键词

    贫富差距 儿童贫困 贫困问题 贫困家庭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