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洲市场开业整整一年:交易量仅达标一半,如何吸引散客成关键

财经

川本大吾 [作者简介]

2018年10月,丰洲市场(东京都江东区)取代旧筑地市场(中央区)成为新的“日本厨房”,开业至今已经过一年时间,总体运转正常。尽管在普通散客中已经树立了一定人气,但作为市场本业的水产批发业却因为时令鱼类持续渔荒等问题而陷入苦境。

黑沼场长表示“安全性有保障”

“现在丰洲市场运转良好。我认为只要不出现意外状况,在安全性方面是有保障的。”

今年7月就任中央批发市场场长的黑沼靖如此评价开业一年来的丰洲市场。他强调,今后将积极公布地下水等相关信息,争取赢得民众的信赖。 

出于对安全性的担忧,2016年8月,小池百合子就任东京都知事后,下令推迟将筑地市场迁往丰洲。其间,都政府实施了治理土壤污染的追加对策,比如在丰洲市场的地表之下重新浇灌了混凝土,加强了通风换气系统。经过专家确认安全后,才于2018年9月,由中央政府批准筑地市场迁至此地,建立中央批发市场。

10月11日开业之后,虽然出现了周边道路拥堵、市场内部小型特种运输车辆事故等一些混乱状况,但后来总体上保持了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2019年1月5日的新年第一场竞拍活动中,一条产自青森县大间的蓝鳍金枪鱼拍出了超过3亿日元的创纪录节庆行情价,博得一个好彩头。

开业一年后逐渐开始显现问题的丰洲市场  图片:笔者提供
开业一年后逐渐开始显现问题的丰洲市场  图片:笔者提供

日本第一大鱼市,水产上货量大幅增长的目标

丰洲市场建设费用高达约6000亿日元,占地面积为筑地市场的1.7倍,配备了各种最先进的功能。作为一个封闭型设施,卫生和低温管理是其最大的优势。搬迁之前,东京都政府看好市场的成长,提出要在2023年度实现水产交易量达到约62万吨的目标。这个数字大大高于近几年的水平。

搬迁方案浮出水面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筑地市场全年交易量超过70万吨,除了设施陈旧老化外,空间拥挤的问题也引起大家的关注。许多相关人员认为,“只要搬到更宽敞的地方,必然可以提高水产交易量”,纷纷支持迁往丰洲。

搬迁之前,筑地市场的交易量就在一路下滑,但这绝不仅仅只是因为市场的空间狭小。包括产地直送和网购在内,跳过市场环节的“场外流通”异军突起,而且日本整体的水产捕捞量在持续减少,鱼类消费量也被肉类超过,呈现单边下降趋势。在这样的状况下,也有专家在搬迁之前质疑“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大的市场?”。

目标完成率约为50%,主要原因在于时令鱼类捕捞量严重下降

话虽如此,但市场最终还是迁到了丰洲,也没有出现之前大家担心的因污染传言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人们曾期待通过交易量的增长重振雄风。然而,从现阶段来看,交易量持续下降的趋势并未改变。东京都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8月,丰洲市场的水产交易量合计约为22万吨。与去年同期的筑地市场相比,略有减少。目前距离2023年不过数年而已,但按现阶段的交易量年化计算,仅仅相当于完成了目标的一半水平。 

水产上货量少于预期的原因在于,时令鱼类的渔荒程度超过了预估水平。据一家水产批发公司介绍,作为秋季时令水产的秋刀鱼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渔荒,北海道等地的秋刀鱼在丰洲市场的上货量仅为去年的20%左右。

尽管开业以来经营平稳,但鱼类交易量增长乏力(水产批发区) 图片:笔者提供
尽管开业以来经营平稳,但鱼类交易量增长乏力(水产批发区) 图片:笔者提供

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人们推测,外国渔船在公海上提前捕捞,加上全球变暖造成水温上升等海洋环境的变化,使得秋刀鱼资源开始走向枯竭。此外,秋鲑和太平洋褶鱿鱼等多种水产的捕捞量都偏少,中间商和前来丰洲的鲜鱼店、料理店采购员也常常抱怨“没有诱人的招牌货”。

此外,近年来人们对名为异尖线虫的鱼体寄生虫非常警惕,导致生鲜鲣鱼销路不畅。由于春季“洄游鲣”和秋季“回归鲣”逐渐远离了人们的餐桌,导致丰洲市场的批发和中间商也有些灰心丧气地表示“不指望做时令鱼类的买卖”。

批发商的店面内时令鱼类偏少,据说买卖不太好做   图片:笔者提供
批发商的店面内时令鱼类偏少,据说买卖不太好做   图片:笔者提供

今年遭遇了严重渔荒的秋刀鱼  图片:笔者提供
今年遭遇了严重渔荒的秋刀鱼  图片:笔者提供

下一页: 批发商表示现在更重视质量

关键词

东京 寿司 筑地市场 江东区 丰洲市场 大鱼市

川本大吾KAWAMOTO Daigo简介与署名文章

时事通信社水产报道部部长。1967年出生于东京。专修大学毕业后,于1991年进入时事通信社工作,在水产报道部采访报道筑地市场交易情况长达25年。著有《报告文学 The 筑地》(时事社,2010年)。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