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70年

邦交正常化后50年——作为“扁平化”世界缩影的日韩关系

政治外交

迎来战后70年的2015年也是日韩基本条约签署50周年。笔者将尝试在国际关系的结构性变化中重新理解因历史认识等问题陷入功能失调状态的日韩关系,探索一条开辟新局面的道路。

为调整“旧日韩关系”而设立国际性的“仲裁委员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状况呢?首先必须确认的是,调整“旧日韩关系”就等同于必须回到起点从头再来。正如日韩基本条约从启动预备会谈到最终签署条约耗时长达14年所反映的那样,要在面临领土问题和历史认识问题等难题的两国之间从零开始重新制定一个构成新框架的综合性条约绝非易事。当然,在双方各层面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在展开全新谈判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中断两国关系。

尽管如此,我们同时还必须确认一点,那就是正如两国法院对从军慰安妇问题和强征劳工问题判决的差异所反映的那样,两国对1965年构建起来的“旧日韩关系”的理解之间存在甚至令人绝望的鸿沟。既然两国的司法机构作出了明显不同的解释,那么行政机构就负有遵从这一判决的义务,必然导致日韩两国政府可以通过外交谈判加以讨论的范围缩小。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毫无意义地拖延问题,也几乎不存在状况改善的余地。

倘若如此,那么重要的就是两国应首先针对规定了这种“旧日韩关系”的框架本身再次展开讨论。但受制于司法判决的两国政府能做的事情有限,因此,我们有必要借助国际社会的力量。比如,作为日韩基本条约附属协定的“日韩索赔权及经济合作协定”曾有规定,当两国的解释存在分歧时应成立仲裁委员会,因此考虑成立仲裁委员会便是一个办法。

构建日韩关系新体系是一个课题

话虽如此,但如果说上述办法在现实中难以采用,或政治风险较大,那么让一些具有替代性的委员会之类作为第二轨道外交途径发挥作用或许也是一个办法。无论是国际法院还是仲裁委员会,国际社会中的司法仲裁机构无非是由著名的国际法学者和前外交官等人构成的,要召集这类人员成立“模拟仲裁委员会”绝非难事。或许我们可以借助他们的判断,说服两国的舆论和司法,重新构建两国关系。这至少可以为两国的行政和司法部门,更重要的是为两国人民提供一些重要的判断材料,让我们可以判断出国际社会对我们各自展开的讨论是如何看待的。此外,对于被强硬舆论压得无法动弹的两国政府而言,这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转变方向的宝贵契机。

总之,重要的是要正视经过50年漫长岁月后逐渐出现功能失调的“旧日韩关系”的现实,从正面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日韩关系是“扁平化世界”的一个缩影,今后世界上将会频繁出现相关的伴生问题。

在国际关系激荡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在不破坏一直依靠旧体系维持的稳定性这一前提下构建一个新的体系?要说我们的“智慧”正受到考验也绝不为过。

(2015年1月7日)

标题图片:2014年11月,朴槿惠总统和安倍首相出席在缅甸召开的ASEAN+3(东盟+日中韩)领导人会议(新华社/Aflo)

关键词

中国 韩国 北朝鲜 朝鲜 历史认识 木村干 领土问题 从军慰安妇 日韩基本条约 朴正熙 朴槿惠 安倍政权 强征劳工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