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日本之国际品牌的动漫

动漫的局限:“软实力”究竟可成就什么?

政治外交 文化

近年,动漫作为日本“软实力”的一环而备受瞩目。然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李何尼则针对人们期待的“酷日本”在外交政策上的效力提出了质疑。

对现实政治的效力,无以佐证

约瑟夫·奈教授虽然在政治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多数政治学家并没有认真看待这个“软实力”概念;而且,也没有人验证或评估了它的正确性或具有何等意义。现在,这不过是软实力论的支持者们,即新闻工作者、智库人员、外交官们的一种信念而已。也就是说,他们坚信,只要充分利用好软实力,那么即便面对困局,也可让其他国家的国民接受美国(之后还有日本、中国、韩国等其他国家)的价值观。

但是,这种信念的依据在哪里呢?美国的流行文化已可谓是世界文化,这只要看看从电影到嘻哈、牛仔裤的流行,还有留学美国大学的大量外国学生,就很清楚了。尽管如此,就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必要性,前总统乔治・W・布什依然无法充分说服各国国民。

倒不如说,大多数国家似乎都是由于惧怕“硬实力”,也就是担心不遵从美国意愿而带来的后果而参战的。同样,日本的流行文化在美国也颇具影响,尽管如此,面对日本的保守派政治家、作家们极力否认广为人知的日本战时的残忍暴行——南京大屠杀、从军慰安妇问题,却全然不见美国一般民众及政治家们对此表示赞同的言行。

美国总统和日本首相在协商重大议题并要达到目的之际,或许会因《冰雪奇缘》、《口袋妖怪(Pocket Monsters)》在世界的风靡而祈愿他国国民能够做出善意的判断。但是,却没有证据表明,政治运作在这种情况下会借用软实力的威力。这也是政治学家们对“软实力”的效力缄口不言的一个理由。

对“正统性”的执著

尽管如此,外交专家们对软实力概念的推崇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为什么包括政府官员和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们在内,人们都过大地评价软实力,固守以本国文化吸引世人的想法不放呢?

以美国和日本为例,或许能有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两个国家毫无疑问都是大国,行使着硬实力。换言之,正是因为有了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及日本的经济实力,许多国家才会采取避免激怒它们的做法。可是即便如此,为什么这两个国家还是如此看重软实力,在意他国对自己是否抱有好感呢?毕竟连尼可罗·马基亚维利(*2)都曾说,与其被爱戴,莫如让人畏惧才更有价值。所以人们不禁要问,已经让人充分感到畏惧的这两个国家,为何会选择前者呢?

软实力概念备受推崇,给人一种启示,即在国际社会中,无论国力强弱,关键的是“正统性”(legitimacy)。也就是说,对行使实力的国家来说,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的行为是合理正当的。而其依据,就是自己信奉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爵士音乐、动画等为他国所接受这种状况,从这层意义上看,软实力也可以说就像哈哈镜里映照出的硬实力镜像。

(*2) ^ 1469年5月3日~1527年6月21日,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主要著作《君主论》,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论李维》则提及了共和主义理论——译注。

下一页: “软实力”论,衰退之时最唱好

关键词

动画 漫画 美国 中国 日本 政治 外交 动漫 软实力 硬实力 奈伊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