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60年反思

从开发经济学角度看日本的ODA

政治外交 财经

大塚启二郎 [作者简介]

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和发展经济,日本的ODA今后应该怎样推进呢?让我们来听听开发经济学家的建议。

寻找正确的开发战略

很久以来国际社会就一直在呼吁消除贫困,但对应该如何去做的问题,即所谓的“开发战略”的讨论却依然没有很大进展。正在逐渐形成的共识有两点,即为减少贫困,关键是要为贫困者创造工作机会;为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引进新技术发展农业和制造业。这是极其理所当然的事情。

世界银行的主要出版物《世界发展报告》2013年版的主题是“工作”,而2016年版(2015年秋季出版)则是“开发与创新”。世界银行描绘的蓝图,是通过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创出工作岗位,从而减少贫困。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具备如何引发创新的战略才行。(*3)

培养人才是关键

首先应该做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制造业,这就意味着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不管多么有精良的设备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如果经营者没有经营和技术方面的知识,企业就不会成长。最近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高管们缺乏经营能力,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发达国家积累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学习利用这些智力资源。

为此,笔者正和同事园部哲史教授一起,在JICA和世界银行的帮助下,正在非洲对日本式经营法“改善”(*4)的有效性开展验证工作。到目前为止,成果很不错。企业经营效率提高,必然会带动基础设施的改善并对融资产生积极效果,在这个阶段投资基础设施,帮助他们融资就可以了。特别是建设那些基础设施完备的工业区,作为支持企业腾飞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这就是我们对制造业“开发战略”的思路。

类似的思维也可以应用在农业方面。对于农业来说,重要的人才是研究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农业技术受到气候水土的影响,所以在很多时候,不能把一国的技术原封不动地拿到另一国家直接使用。这时,就需要开展应用研究,使先进技术适宜于当地气候水土。但令人惊奇的是,我们现今已经知道,亚洲的水稻技术在非洲也能通用。所以,非洲的大米绿色革命,几乎不需要开展应用研究就能得以实现。

于是,笔者向JICA大力推荐组织了振兴非洲稻作事业共同体(Coalition for African Rice Development,CARD),目标是从2008年起十年内使稻米产量实现翻一番。但由于缺乏培养技术推广人员的资金,能否实现翻一番还很不明朗。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如果取得进展,新技术开始普及,与灌溉投资和提高市场能力相关的运输通信方面的投资收益率就会提高。和制造业一样,在这一阶段投资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率将得到切实提高。如果出现无法支付化肥费用的问题,那么在这一阶段考虑融资方法即可。这就是我们在农业“开发战略”上的思考。

这些战略,和日本ODA向来的思路基本上是不矛盾的。下一步,就是JICA和民间企业、研究人员共同合作,使这个开发战略跃上新的台阶,通过检验其有效性,向世界宣传推广这个卓有成效的开发样板。如果能做到这些的话,日本的ODA政策将一定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标题图片:2012年2月,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近郊收割稻谷的农民(照片提供:路透社/Aflo)

(*3) ^ 详细内容请参阅拙作《为何贫困国家难以消失》(日本经济新闻社,2014年)

(*4) ^ 改善(Kaizen)法,是一个日本管理概念,指逐渐、连续地加以改善,是日本“持续改进之父”今井正明在《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书中提出的。被认为是日本人竞争成功的关键——译注。

关键词

发展战略 政府开发援助 ODA 发展中国家 减少贫困 绿色革命 世界银行

大塚启二郎ŌTSUKA Keijirō简介与署名文章

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生于1948年。1971年毕业于北海道大学农业系农业经济专业,1974年东京都立大学研究生院硕士毕业,197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博士毕业。曾任东京都立大学教授,2001年开始任现职。期间,历任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理事长、国际农业经济学会会长等职。著述有《产业发展的源流和战略》(合著、知泉书房、2004年,获日经经济图书文化奖)、《国家与经济发展(合著、东京经济新报社、2010年)、《为何贫困国家难以消失》(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2014年)等。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