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捍卫日本的国土:安全保障和日美同盟

中国的动向与日本的海洋战略

政治外交

在海洋战略领域,中国的崛起有目共睹。日本将如何面对有可能动摇防卫政策的局势?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的道下德成副教授就日本的应对方法及课题进行了考察研究。

3 今后的课题

书至文末,笔者想提几点日本今后应该采取的措施。首先第一点,日本今后应积极参与发展“空海一体战”。就现阶段而言,“空海一体战”尚未形成细节完善的作战概念,且各国所扮演的角色也尚未明确。因而,未来还有许多改进的余地。比如,针对“空海一体战”,人们一直在争论它是否应像冷战时期的“空地一体战”一样重视纵深攻击,而只要美中之间不爆发真正意义上的直接战争,美国就不可能对中国发起真正的纵深攻击。如此一来,是否还有必要投入庞大的资源去提升远程攻击能力,为不太可能发生的美中战争做准备呢?当然,拥有这种能力,也有出于迫使中国增加和平时期防卫成本的战略(cost-imposing strategies)考虑,但即便如此,由此造成的财政负担恐怕也是不容忽视的(*1)。如果未来与中国的竞争形态将是“反复出现小打小闹的常态化竞争”,那么更为合理的,或许是应把资源集中至中国大陆以外的海空领域内的竞争之中。

同时,有关“空海一体战”的报告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即“美国将在对立角逐逐步升级的各个阶段,通过展示自己处于优势的能力,提高对于危机的维稳能力”,而能否长期维持这种穷奢极侈的能力,却还存在着疑问(*2)。在这种情况下所应有的作战概念,不能被军事作战角度的合理性所左右,而应根据与中国之间发生的冲突和危机将是何种形态,以及我们将如何去解决等政治判断来决定。从这个意义上看,日本提出的“机动防卫力”构想,着眼于“无缝”应对从和平时期到战争时期的各种情况,它更好地兼顾了各方的平衡,我们或许应与美国认真探讨的,是将“空海一体战”放在这种无缝对策中的什么位置,以及如何定位它的重要性等问题。

第二,在思考今后的战略时,日本必须冷静地判断我国的相对优势在于何处。比如,美国在2010年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DR)》中指出,在今后与中国的竞争中,“有效发挥海上作战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自卫队在传统上一直拥有强大的ASW能力,新大纲还计划要将潜艇保有数量从16艘增加至22艘,那么显而易见,这将是日本可以大显身手的领域。此外,QDR同样强调了“要提高美前方部署战力的持久抗击能力”,这包括提高驻日美军基地持久抗击能力和分散基地功能等内容,也是关系到日本的课题(*3)

最后我想指出,今后,在制定对华战略时,必须始终牢记:中国自身也并没有一个明确而完整的战略,它的战略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中国的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大家对这一事实都有清醒的认识,但绝不能忘记,对中国领导人而言,中国的未来也是不确定的。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日美两国曾联手对抗苏联在太平洋战区增强军事力量的行动,70年代以扰乱西方海上交通线(SLOC)为目的的苏联海军战略和80年代以战略核力量的运用为核心目的的苏联海军战略截然不同。今后,我们在思考对华战略时,也应当充分关注中国军事及外交战略的变化、我们的战略与中国的战略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相关工作。

(*1) ^ 构思了空战方案的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CSBA) 的专家与笔者交换意见的具体内容,请参见以下网址。“DC讲习所研究员报告①(上院篇,10月24日)”。

(*2) ^ Jan van Tol with Mark Gunzinger, Andrew Krepinevich, and Jim Thomas, AirSea Battle: A Point-of-Departure Operational Concept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2010), p. 10.

(*3) ^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February 2010, p. 33.

关键词

防卫计划大纲 南海 道下德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解放军海军 反介入能力 现代级驱逐舰 基洛级潜艇 反舰弹道导弹(ASBM) 第一岛链 第二岛链 东海 黄海 专属经济区 尖阁诸岛 海空一体战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