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集)“里山”,传承着日本的原风景

自然与环境 社会 生活 文化

“里山”与人类居住的村落紧密相连,包括田地、池塘、山地、山林和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30年来一直观察记录这一生态系统的自然摄影师为我们揭开“里山”的真面目。

人类与大自然共同打造的宝库

日语里有个词叫“里山”,念作“Satoyama”。里山介于原生林的“自然”和楼宇林立的城市的“人工”这对反义词之间,它既是“自然的”,又是“人工的”。比如生产主食大米的水田是“人工”的环境,但春季引水灌溉后,水中就成了水虿生长、蜻蜓生息的“自然”。在人们获取日常燃料木柴的森林里,栖息着各种各样的昆虫,割草喂牛的草原上,一年四季各色鲜花盛开。在这里生息的多种动植物的组合,近年来被称为“生物多样性”,里山这个词也用于表示多种生物栖息的场所。里山曾经是日本人寄托乡愁的原风景。

秋季的水田。将收割后的稻穗挂在稻架上晾干
秋季的水田。将收割后的稻穗挂在稻架上晾干

在稻架上交尾的秋赤蜻
在稻架上交尾的秋赤蜻

老铁路沿线斜坡盛开的山百合花。农户精心保留至今
老铁路沿线斜坡盛开的山百合花。农户精心保留至今

早春的日本栗林中盛开的猪牙花
早春的日本栗林中盛开的猪牙花

我从孩提时代就热衷于观察昆虫和植物的生活,如今依然在里山继续考察它们的生存状态。我看到了许多美丽而富于魅力的生物,它们不为人知,悄然生活在那里。

夏季杂树林里现身的深山锹形虫
夏季杂树林里现身的深山锹形虫

仲夏夜郊外森林里羽化的斑透翅蝉
仲夏夜郊外森林里羽化的斑透翅蝉

生活在水田田埂上的可爱的红灰蝶
生活在水田田埂上的可爱的红灰蝶

栖息在里山湿地里的侏红小蜻
栖息在里山湿地里的侏红小蜻

在里山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以萤火虫为例加以阐述。栖息于世界各地的各类萤火虫,大多可见于落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等远离人类生活场所的自然界中。然而日本常见的萤火虫源氏萤却栖息在水渠中。如今数量已经减少了,但在过去的农村,一到夜里,萤火虫在房屋周围飞舞的情景司空见惯。在重型机械尚未问世的时代,人们只能使用铁镐开凿水渠从小河里引水灌田,所以水渠虽是人工产物,却也与自然环境极其相近,那里生长着许多萤火虫的食物川蜷螺,对萤火虫来说是绝佳的栖息地。但是,近年来水泥修筑的水渠已是纯“人工”产物,萤火虫就没法在那里生长了。

发光的源氏萤
发光的源氏萤

夏夜水田中肆意飞舞的源氏萤群
夏夜水田中肆意飞舞的源氏萤群

里山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为了各种目的利用土地的结果。土地的利用方式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以人类群居的最小单位“聚落”为基础制定计划,以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割草、伐木取柴时,为了避免资源枯竭,立下各种规矩,每个聚落都量入为出地利用资源。至于个人无法完成的作业,如在开阔的草原上焚烧早春的枯草,一直以来都是整个聚落协作完成的。近年来,谈及能源问题,人们频繁使用“可持续性”一词,而在里山生活自给自足的时代,长期计划是由每个聚落思考决定的。

为了维持草原的环境,早春时节点火焚烧枯草
为了维持草原的环境,早春时节点火焚烧枯草

生态系统的危机

因伐薪烧炭不断砍伐而长成奇特姿态的山毛榉古树。从贴近地面的主干向上生长出许多分枝,因此被称为“上升大王”
因伐薪烧炭不断砍伐而长成奇特姿态的山毛榉古树。从贴近地面的主干向上生长出许多分枝,因此被称为“上升大王”

近半个世纪内,日本的里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自给自足的生活已成为过去,里山的生物多样性也难以为继。比如人们喜爱的四季野花,大多数都从里山消失了踪影。为了方便农机具进出,田畦也被重型机械改造了模样,放牧地也换成了欧洲原产的牧草。过去将夏季的草原点缀得五彩斑斓的败酱草和桔梗的花,不知从何时起再也见不到踪影。以败酱草为食的蝴蝶——网蛱蝶也濒临灭绝,栖息地在国内仅存一处。

濒危物种网蛱蝶,幼虫以败酱草为食
濒危物种网蛱蝶,幼虫以败酱草为食

点缀夏季草原的败酱草
点缀夏季草原的败酱草

农户在草原上采摘败酱草和桔梗,用来供奉佛龛
农户在草原上采摘败酱草和桔梗,用来供奉佛龛

人们不再利用里山后,昆虫和植物的濒危物种数量越来越多,濒危等级也在不断攀升。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这种倾向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只是草原,水田和森林亦然。目前,诸如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之类更加严峻的地球环境问题牵动着大家的神经,然而即便是面对这类问题,我们依然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采取措施,比如对本应是可再生天然资源的森林进行砍伐,然后安装风力发电设备和太阳能电池板。

人类不再利用后,森林斜坡上丛生的杂草被梅花鹿啃光
人类不再利用后,森林斜坡上丛生的杂草被梅花鹿啃光

弃耕后农田变成荒地。仅仅30年前这里还有水田,周围还有村落
弃耕后农田变成荒地。仅仅30年前这里还有水田,周围还有村落

开凿里山后建造的太阳能发电设备
开凿里山后建造的太阳能发电设备

日本的里山已经度过衰退期,进入了晚期。在考察里山动植物的过程中,这一事实浮出水面。但是人们对于里山的印象却太过田园牧歌般的美好。比如在2010年名古屋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国大会(COP10)上,作为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口号,日本政府提出了“里山倡议”(Satoyama Initiative),媒体将其视为日本引以为傲的财产大肆渲染。现在也是一样,很多情况下人们把里山描述得过于理想化,但如果只是将希望不断寄托于美化的辞藻,那就有可能让视线从本应正视的问题上漂移开去。

尝试将“齿轮”逐一找回

如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将里山的大自然恢复到半个世纪前的可持续状态或许已是天方夜谭。不过,各种动植物也好,管理里山的技术也好,都是形成里山生态系统的一个个“齿轮”,我们可以在它们消失之前使其重现生机。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里山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在各地相继启动,我也参与了其中几项工作。时代发展的趋势是研发高效的环保技术,但我关注的却是去学习人们过去开发里山时代的可持续性管理技术。逐一找回里山的这些“齿轮”,把它们组合起来。比如早春火烧草原,夏季割草运走,秋季再次割草,这种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都从祖辈那里继承了地方性经验(避免失败的判断力),如果这一代人离去,这个“齿轮”或将难以维系。

为恢复里山的草原,将野草割掉运走
为恢复里山的草原,将野草割掉运走

年轻人向农户学习如何管理水田里的水
年轻人向农户学习如何管理水田里的水

正因为如此,我才希望把管理里山的技术传给下一代。知识靠书籍等方式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但技术必须手把手地教导才能传承下去。通过传授村落的地方性经验,将散落在日本各处里山的“齿轮”保留下去,这项工作从现在着手为时还不晚。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应该从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而不是依赖新技术的研发。

灌溉后开始插秧的水田中,一只大白鹭飞来觅食
灌溉后开始插秧的水田中,一只大白鹭飞来觅食

图片/撰文:永幡嘉之
标题图片:东北地方的春天,大山樱吐蕊,山毛榉发芽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日本 环境 植物 自然 昆虫 里山 原风景 传承 田地 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