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新潟的“游动的宝石”(上)——畅销海外,售价甚至达到一尾数千万日元

文化

身披艳丽的彩衣,优雅地游来游去。锦鲤被誉为“活着的艺术”“游动的宝石”。原本是在新潟县中越地区的山区,人们养来食用的鲤鱼,而今变身为高级观赏鱼,受到了以欧美为中心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20年间出口额增长近4倍

在每年11月举办的“新潟县锦鲤品评会”会场上,蓝色的塑料鱼池整齐地排开。说到观赏鱼,一般人脑海中会浮现鱼在水槽中游动的画面。锦鲤则不然,它畅游于庭院的大池子里。在俯视角度下鱼的色彩、斑纹、体形成为其价值的决定要素。因此,人们将塑料鱼池放置在地面,供展示锦鲤之用。

在昭和时期的日本,游弋在庭院水池中的锦鲤是富裕的象征。如今,人口向城市集中导致住宅面积趋小,集合住宅增多,日本人能见到锦鲤的机会并不多。出人意料的是市场对锦鲤的需求并未相应地减少。实际上,近年来锦鲤出口势头很好,买家是世界各地的富裕阶层,这带动了锦鲤的销售额直线上升。

2020年11月7-8日在小千谷市综合体育馆社区广场举办了“第60届新潟县锦鲤品评会”。参会者从塑料鱼池上方俯身观赏锦鲤
2020年11月7-8日在小千谷市综合体育馆社区广场举办了“第60届新潟县锦鲤品评会”。参会者从塑料鱼池上方俯身观赏锦鲤

进入21世纪之后,锦鲤的出口量快速增长。根据日本财务省的贸易统计,2000年之前,除金鱼之外,锦鲤等观赏鱼的出口额为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0.49亿元)左右,而2019年达到了47.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3亿元),几乎是原来的5倍。在欧美和亚洲,由于“Nishikigoi(即锦鲤的日语读音)”备受欢迎,“Koi(即鲤的日语读音)”成为锦鲤的代名词,以区别于英语原有的carp(鲤)。

新潟县是锦鲤的发祥地,现在仍有超过300家的锦鲤养殖户,是日本最大的锦鲤产地。2020年“第60届新潟县锦鲤品评会”的规模达到全世界最大级别,参会的82个养殖户共展出了753尾锦鲤。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来自海外的参会者不多,据介绍往年的品评会都聚集了超过1000人的买家和锦鲤爱好者。获奖锦鲤标价数千万日元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普通观赏者也特地前来一睹这种高级观赏鱼的风采。

大日养鲤场的“红白”锦鲤荣获“农林水产大臣奖(综合冠军)”。体长超过80厘米,游姿优雅
大日养鲤场的“红白”锦鲤荣获“农林水产大臣奖(综合冠军)”。体长超过80厘米,游姿优雅

介绍锦鲤的宣传板(左)和宣传册上所用照片都是从正上方拍摄的
介绍锦鲤的宣传板(左)和宣传册上所用照片都是从正上方拍摄的

从雪国冬天的蛋白质来源到“游动的宝石”

锦鲤诞生于日本江户时代后期新潟县中越地区的古志郡二十村乡(现长冈市、小千谷市、鱼沼市的一部分)。这里的人们原本以食用为目的饲养黑鲤鱼。由于坐落在“豪雪地带”(即经常下雪的地区——译注),到了冬天,这里的物流就会中断,鲤鱼便成为珍贵的蛋白质来源。于是,在温暖的季节里,人们在用于引水入田的水池里饲养鲤鱼。到了冬天,或把鱼转移到家里的池子中盖上盖子,或将陶管之类的管道沉入水池供鲤鱼过冬,避免其毁于大雪。据说,还有人在家里的地板下建造鱼池来养鱼。

由于反复进行近亲交配,偶尔出现了因突变而全身红色的绯鲤。后来,被称为“浅黄”的品种从邻村进入这里,受泥质土壤和软水的影响,一部分鲤鱼的颜色变成了白色。一般认为,这两种鲤鱼相结合,产生了白底红斑的“红白”品种。

被称为“锦鲤故乡”的长冈市山古志地区的风景。乍看仿佛是梯田,其实现在大多用作饲育锦鲤的野池
被称为“锦鲤故乡”的长冈市山古志地区的风景。乍看仿佛是梯田,其实现在大多用作饲育锦鲤的野池

丸博养鲤场的“浅黄”锦鲤获得“第80部协议会理事长奖”。这个品种是锦鲤的源头品种
丸博养鲤场的“浅黄”锦鲤获得“第80部协议会理事长奖”。这个品种是锦鲤的源头品种

“山区长时间被大雪封锁,人们只能在村里互相夸耀自家锦鲤长成了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或许正是这类闲聊逐渐发展为品种改良的出发点,人们开始思考‘如果让这种和那种结合,也许会生出这样颜色和花纹的鲤鱼’。后来举行品评会展示成果,应该也是这么来的。”

关于锦鲤文化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担任全日本锦鲤振兴会新潟地区长的伊佐养鲤场伊佐光德先生作如上推测。“红白”与后来出现的“大正三色”(鱼身添了被称为“墨”的黑色斑纹)、“昭和三色”(鱼身“墨”色一直铺到鱼嘴)并称为“御三家”,成为锦鲤的代表品种。后来,在明治后期作为食用鱼进口的、大而少鳞的德国鲤鱼(即镜鲤——译注)的巨大影响下,锦鲤的品种不断地增加,据说现在总共已有82种了。

锦鲤走向日本全国的契机是1914(大正三)年的东京大正博览会,当时,锦鲤作为“越后变种鲤”被介绍给世人。锦鲤还曾经被称为“色鲤”“花鲤”“模样鲤”等,直到昭和10-20年期间,锦鲤这个名字才广为人知。

伊佐先生带我们参观越冬用养殖池
伊佐先生带我们参观越冬用养殖池

伊佐养鲤场的“昭和三色”锦鲤在“新潟县锦鲤品评会”上荣获“水产厅长官奖(综合第2名)”
伊佐养鲤场的“昭和三色”锦鲤在“新潟县锦鲤品评会”上荣获“水产厅长官奖(综合第2名)”

作为复兴的象征,成为新潟县的县鱼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复苏时期开始,新潟县就致力于振兴锦鲤的出口业务。20世纪60年代,将锦鲤放在塑料袋中注入氧气进行空运的方式得到应用,锦鲤在夏威夷日裔中传播开来,并逐渐在欧美地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新潟县的养鲤户正式转向出口的一大原因是他们在2004(平成十六)年的新潟中越地震中受灾严重。当时,不仅建筑物被损坏,养殖池也因龟裂而漏水,山体滑坡使水路堵塞,停电使供氧泵停摆,这导致大量锦鲤死亡。据说有的养鲤户甚至损失了所养锦鲤的八成。

地震发生一个月后,还没得到清理的山古志的锦鲤鱼池(图片:时事社)
地震发生一个月后,还没得到清理的山古志的锦鲤鱼池(图片:时事社)

为了保护发源于本地的锦鲤,养鲤户们开始走上复兴之路,同时也收到了来自海外锦鲤爱好者们的鼓励和暖心支持。当时正值国内需求顶峰已至,而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各国对锦鲤的需求正盛,养鲤户们与行政部门意识到打造锦鲤品牌的重要性,加大了出口,寻求复兴后的出路。

2017年,新潟县将锦鲤定为“县观赏鱼”,视之为复兴的象征。现在,新潟县产锦鲤约八成面向海外销售,约占日本全国锦鲤出口量的六成。

伊佐养鲤场在养殖池旁设置的拍摄棚。他们之前就利用网络向海外销售锦鲤,新冠疫情时期更是加大了投入
伊佐养鲤场在养殖池旁设置的拍摄棚。他们之前就利用网络向海外销售锦鲤,新冠疫情时期更是加大了投入

海外爱好者中有很多鉴定高手

在海外,相比日式风格的“御三家”,人们似乎更喜欢看起来很豪华的金色或银色锦鲤,但用伊佐先生的话说,“即使一开始喜欢那样的,最终还是会选择‘御三家’”。

和泉屋养鲤场的“山吹黄金”锦鲤荣获“第80超部协议会理事长奖”
和泉屋养鲤场的“山吹黄金”锦鲤荣获“第80超部协议会理事长奖”

金色或银色的锦鲤品种大多花纹单一,而“御三家”锦鲤的色彩、花纹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并且随着锦鲤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这种花纹如果再大一点儿,就完美了。”“到了明年,这块红斑应该会更鲜艳。”想象着锦鲤日后的变化,或下决心购买,或一直关注它的成长,据说这才是锦鲤爱好者们真正的乐趣所在。

最近,海外买家和爱好者们甚至连不同养鲤场的特点都了如指掌。据说他们在考虑是否购买时会点评“这尾很有伊佐昭和的特色,真不错!”“这尾把大日家的优点呈现得很好。”等。我们也试着问了伊佐先生:“您能分清哪一尾是自己养的吗?”

伊佐先生回答道:“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经去过柬埔寨。其间,顺便去了一趟吴哥窟。在入口附近,我一眼就看到水中的伊佐昭和。绝对错不了!远远看着自己培育的锦鲤在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水中游弋,我切身体会到了面向海外市场销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深感自豪!”

伊佐养鲤场主要培育“御三家”锦鲤。其中,荣获多个奖项的“昭和三色”最有名,故而有“伊佐昭和”之称
伊佐养鲤场主要培育“御三家”锦鲤。其中,荣获多个奖项的“昭和三色”最有名,故而有“伊佐昭和”之称

采访/摄影/撰文:nippon.com日本网 编辑部
标题图片:在新潟县锦鲤品评会会场,蓝色塑料鱼池被成排成排地摆放在空地上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梯田 新潟 富裕 鲤鱼 畅销海外 高级观赏鱼 新潟县锦鲤品评会 饲育 鉴定 养鲤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