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名句中的空中古刹“山寺”:山形县宝珠山立石寺
Guideto Japan
历史 旅游-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风光明媚的古刹,吸引芭蕉特意折返而来
位于山形县东部的“宝珠山立石寺”(山形市),因其地势险峻的岩山上林立着大小30余座佛堂佛塔而获得“山寺”的爱称。与岩手平泉的中尊寺、宫城松岛的瑞严寺、青森下北的恐山一样,由第三代天台座主慈觉大师圆仁(794-864年)创设,建成于860年。
这寺院也因江户时代诗人松尾芭蕉(1644-1694年)1689年在此留下足迹而闻名于世。芭蕉云游诸国并留下名句无数,他在游历东北和北陆地区留下了俳谐纪行《奥州小道》,其中写到:“很多人告诉我慈觉大师开创了一座名叫立石寺的山寺,那里是一片净土,值得一游。于是我便从尾花泽(山形县东北部)折返而来。”“山寺”之美,从三百多年前就被世人所称道。沿着通往山顶的1015级石梯拾阶而上,会发现那清爽闲静空气至今也丝毫未变,在山顶“五大堂”等待着你的,还有为你一扫疲惫的绝色美景。
根本中堂,法灯永世不灭
从JR仙山线“山寺”站徒步1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参拜道入口,那里立着“登山口”的招牌。举目仰望眼前的山体,断崖的岩石肌理和树木的葱郁之间散布着一座座佛堂。入口正面的巨大建筑物是山寺的正殿“根本中堂”。1356年由初代山形城主斯波兼赖重建,据传是日本最早使用山毛榉建材的建筑物。入口处立有布袋和尚木像,据说摸一摸会走好运,参拜者会在此祈愿登顶顺利。
殿内的“不灭法灯”,是从有超千年历史的天台宗总本山比叡山延历寺(滋贺县)分来的,火光灼灼,传承至今。延历寺的“不灭法灯”,据传自天台宗开山祖师最澄燃亮法灯以来,在僧侣的守护下从未熄灭过。但1571年织田信长火烧比叡山时曾一度熄灭。现在延历寺的法灯还是从山寺再分火出来的。
散布于葱郁山中的美景
参拜完根本中堂,再穿过山门,就要直奔山顶了。通往最上面的“奥之院”的石阶据说是修行之道,走上一级台阶,就会减少一丝烦恼。石阶称为“四寸道”,最窄的地方只有14cm左右。一共有1015级台阶,爬上去后气喘吁吁,上下一回需要一个半小时。
芭蕉曾在这座山寺咏了首名诗——“寂静一何极,漫山蝉鸣急如雨,声浸岑岩里(出自陈岩版《奥州小道》,译林出版社——译注)”,表达了一种参道上蝉噪林逾静的意境。芭蕉的众弟子来到山寺后,推测芭蕉咏诗的地点应该在山门和仁王门的中间。1751年,写有此诗的诗笺被埋在了这里,还立了石碑“蝉冢”以示纪念。
从蝉冢再往上走一会儿,“弥陀洞”出现在眼前。高耸的巨大岩石上雕刻着一尊一丈六尺高(4.8m)的阿弥陀如来像,也因此得名“丈六阿弥陀”。从这里可以眺望优美的“仁王门”,是山寺著名的景观之一。仁王门位于山寺的中腹,镇守左右的仁王像肃穆威严,仿佛在警告世人:“抱有邪念者不得由此通过。”
参拜的亮点是从五大堂俯瞰绝景
穿过仁王门后,就能看到4座山内分院——“性相院”“金乘院”“中性院”“华藏院”。直到江户时代,宝珠山曾有12座小寺院,现在只留下4座。
右手的悬崖边建有一座小佛堂。这是修行者需要攀过梯子穿过岩石才能进入“胎内堂”。一千多年来,在怪石嶙峋的山崖上,无数僧侣不断重复着严苛的修行。而且山寺至今依然是一座“修行之山”。
参道的终点坐落着被称为“奥之院”的如法堂。这里存放着释迦如来和多宝如来的本尊,据说是慈觉大师在中国修行时一直随身携带。
从奥之院掉头回到仁王门前,再往参拜道左侧(西)走过去,沿着山崖建有“开山堂”和“纳经堂”,再往里就是“五大堂”。这里作为祭祀五大明王,祈愿天下太平的道场而建,看起来仿佛是一座悬浮在山崖之外的空中楼阁。从这里可以将周围的群山和山下的农田尽收眼底,面对如此美景,登上此地的疲惫一扫而空,那种赏心悦目,舒爽通透之感,相信跟芭蕉的时代没有区别吧。
【DATA】
- 地址:山形县山形市山寺4456-1
- 交通:JR仙山线“山寺”站徒步10分钟
- TEL:023-695-2843
- 营业时间:上午8点~下午5点
- 休息日:全年无休
- 门票:成人300日元
- 多语种服务:设施内的文字指南,英语/汉语(简体和繁体)/韩语
- 谷歌地图
※新冠肺炎疫情中采取的禁止上山、关闭佛堂佛塔等措施,已于5月11日解除。
采访/撰文/拍摄:SHOE PRESs
标题图片:安放着慈觉大师木像的“开山堂”和红色的“纳经堂”
图片提供:山寺观光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