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舞:与祖先亡灵共舞的日本独特风俗
Guideto Japan
文化 艺术-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古老的祖先崇拜与佛教仪式的融合
随着梅雨季的结束,各地的公园、广场和寺庙神社内都开始举办“盆舞”活动。在装饰着灯笼的场地里,伴随着热闹的音乐声,棉花糖、刨冰等美食小摊,以及捞金鱼、射击等游戏摊位一字排开,令参与者情绪高涨。
盆舞是日本独特的活动,在其发展进程中融入了复杂的历史和宗教观。受古代从中国传入的“阴历”和“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人们逐渐重视如阴历年、立春等年节与季节的更替,由此建立起在正月和七月一年两次,祖先的亡灵回到人世的观念。而七月祖先亡灵的回归,佛教的“盂兰盆会”与这一观念合一,由此形成了“盂兰盆节”。
“盂兰盆”一词是梵语“ullambana”的汉语音译,意为“倒悬的痛苦”。为了拯救受饥饿折磨的灵魂,人们在阴历七月十五的“解夏”这天,用食物和饮品举办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这与现在寺庙举行的“施饿鬼”法会相似,但其中加入了日本独特的祖先亡灵回家的信仰。
据记载,推古天皇在606年7月15日曾举行斋会祭祀仪式。从那时起,人们便在盂兰盆节期间迎接祖先的灵魂并共度一段时光,随后通过念佛为其送行。
镰仓时代,净土宗流派之一时宗的开山僧人一遍(1239-1289年)推广了“舞念佛”,即伴随着念佛声激烈舞蹈的仪式。此外,从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风流”逐渐融入民间舞蹈。所谓“风流”指那些为了吸引眼球而设计的华丽服饰、仿造品及舞蹈伴奏音乐。作为宗教仪式的“舞念佛”仪式受到“风流”的影响,演变成“念佛舞”这一民间曲艺形式,并最终成为盆舞的原型。于是,迎接祖先亡灵回家后,跳起欢快的舞蹈,让亡灵高高兴兴地离开,成为一种固定的习俗。
如今,盆舞通常在8月13日至16日的盂兰盆节期间举行。在日本各地众多盆舞中,有三处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形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秋田县的“西马音内盆舞”
(羽后町,8月16-18日)
西马音内盆舞的起源可追溯到统治羽后町西马音内城的小野寺氏。在1600年的关原之战中,小野寺氏因支持了西军(战败军)而在次年覆灭。为了缅怀城主,遗臣们在盂兰盆期间以舞蹈形式进行供养,并与当地传统的“丰年舞”(祈求五谷丰登的民俗舞蹈)相结合,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西马音内盆舞”。
日落时分,城内的街道上,身着“端缝”衣装的女性舞者们围成一圈。“端缝”是用和服布料的边角料缝制而成的衣装,在家族的女性中,由母亲到女儿代代相传。身着“端缝”,在世代祖先的庇佑下翩翩起舞的女人们,她们的舞蹈被誉为日本最高水平的舞蹈之一。在篝火的映照下,色彩鲜艳的端缝衣装和她们头戴的草帽“编笠”相映成趣。
其中,还有一些女舞者身穿和服单衣“浴衣”,头戴黑色“彦三头巾”,只露出双眼。这种装扮象征着和祖先的灵魂一同回到人间的亡灵,这是为祭奠这些亡灵而跳起的舞蹈。事实上,戴彦三头巾跳舞的都是未成年女性,当她们的舞技得到老师的认可后,便可穿上端缝。
伴奏声“秋田音头”在沿街搭起的高台上响起。在热闹的“音头”曲调的伴奏下,舞者们的舞姿舒缓,而在悲伤凄凉的“愿化”曲调的伴奏下,舞蹈节奏则变得急促,令观者为之入迷。到了晚上十点之后,秋田音头的曲调变得略带色情意味,那些理解秋田方言的当地人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大分县的“姬岛盆舞”
(姬岛村,8月14-16日)
姬岛位于大分县北部,是濑户内海上的一座小岛,相传为《古事记》中创国神话中出现的岛屿。尽管姬岛的人口只有约1600人,但这里却传承着极具特色的盆舞,每年吸引着超过岛民人数的游客前来观赏。跳舞的场地被称作“盆坪”,设在姬岛港口的渡轮广场以及六个村落中,舞者们从各自的村落出发,依次巡回表演。
“创作舞”气氛热烈,每年都会诞生几十种新的舞蹈,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传统舞”,女子身着和服、头戴编笠跳起“猿丸太夫”,动作轻快优雅。男女成对起舞的“钱太鼓舞”和“Aya舞”中,男子的激烈动作与女性的优美姿态形成鲜明对比,别具一格。
最著名的“狐狸舞”起源于镰仓时代的念佛舞。跳“狐狸舞”的孩子们把脸全都涂成白色,穿着通体纯白的衣服,模仿狐狸的动作起舞,动作诙谐幽默。
自古以来,白狐被视为神的使者,与各地稻荷神社供奉的谷物之神一起受人崇拜。据岛上的传说,在盂兰盆节期间装扮成白狐,可以实现农业和渔业丰收的愿望。
不知何时,装扮成狸猫的孩子们表演的“狸猫舞”也加入到传统盆舞之列。他们的装扮十分可爱,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岐阜县的“郡上舞”
(郡上市,7月15日-9月9日)
岐阜县奥美浓地区的“小京都”郡上八幡,保留着城下町(*1)时代的古老街道,沿街的水渠中流淌着从长良川引来的清澈河水。在这个美丽的盆地小镇上,从400年前开始,每年夏季都会举办长达31夜的盆舞。其中,盂兰盆节的4天是“彻夜舞”的高潮,人们通宵达旦跳到凌晨4点,直到东边的天空微微泛白。
舞者围成一圈,中间是身着统一浴衣的郡上舞保存会成员,他们的动作有条不紊,和谐流畅。被现场的氛围所感染,参与者们也穿着各自心仪的浴衣加入其中,跟随节奏舞动起来。
舞台上,在三味线、太鼓、笛子、拍子木(梆子)等乐器的伴奏下,演唱者唱起由当地风土孕育的十首民谣。《川崎》一曲由三重县伊势地区的河崎传入,舞者随着舒缓的节奏优雅地起舞。而《春驹》则歌颂了江户时代著名骏马产地郡上的荣耀,舞蹈中也可见铿锵有力的驾驭缰绳的动作。
关于郡上舞的起源,一说是江户初期的藩主为了促进百姓间的和睦而推广,另一说则认为源于因增税痛苦不堪而发动起义的农民,他们希望将悲哀的历史传给后世。
总之,郡上舞已成为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通宵达旦舞蹈之夜,大家不拘泥于身份地位,一起开怀畅饮、载歌载舞。在这座风土迷人、历史悠久的山村里,每到盂兰盆节,人们都会跳起这曼妙而欢快的传统舞蹈。
※文中所列的赛会时间均基于往年日程
图片:芳贺Library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1) ^ 以领主居住的城堡为中心建立的城市——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