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在广岛长崎的安魂曲

长崎的和平钟声——永井隆博士和他留下的核爆记录

社会 文化

原野城治 [作者简介]

1945年8月9日11时2分,浦上天主堂上空500米,第2颗原子弹爆炸。那里是一个禁教令颁布以来在长崎形成的天主教徒聚居地。爆炸时,在天主堂里进行祈祷的祭司和数十名信徒当场死亡,整座教堂被炸毁。附近的长崎医科大学也有多人遇难。在医科大学医院遭受原子弹轰炸而身负重伤的医生永井隆博士,从此开始了他的漫长战斗——一场将核爆受害者的记录流传后世的战斗。

“爱人如己”:名曰“如己堂”的住所

“慰藉、鼓励、长崎的钟声,啊,和平的钟声响起”

Sato Hachiro作词、古关裕而作曲、藤山爱一郎演唱的这首《长崎和平钟声》歌曲,曾在二战结束不久的1949年广为流唱。如今,距离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1945年8月9日)已经过去了70年。回顾当时,有一个人令我们不能遗忘,那就是曾经写下《长崎和平钟声》等许多著作的放射科医生、长崎原子弹轰炸的幸存者永井隆博士。

雕刻在“如己堂”附近坡道墙壁上的《长崎和平钟声》的音符和歌词

永井博士本人虽也遭受了原子弹轰炸,但他却救治了许多核爆受害者。永井的足迹及其著作,是原子弹轰炸这一人类“负遗产”的第一手证据;与此同时,他的一生,也是一位天主教徒祈求和平的爱的旅途。

在长崎的象征——“和平祈念像”附近的一条坡道上,有一个两张榻榻米大房间的小木屋。永井博士将它命名为“如己堂”。在患上白血病,饱受病痛折磨之中,永井在这里用4年半的时间写下了17本书。如己堂这个名字取自天主教中“爱人如己”的训诫,包含了他不忘遇难者众多的原子弹轰炸中心地区——浦上地区人们的伤痛累累的内心,自己也要凭借着这份爱活下去的意志。

笔者拜访了已经被许多日本人遗忘的永井隆博士的“如己堂”,并来到紧邻如己堂的长崎市永井隆纪念馆,采访了纪念馆馆长、永井隆的孙子永井德三郎先生(49岁)。

遭原子弹轰炸前2个月,被告知“生命仅剩3年”

在“如己堂”为核爆幸存者做检查的永井隆博士。“永井隆纪念馆”内展示

永井隆博士1908年(明治41年)出生于岛根县松江市。长崎医科大学(现在的长崎大学医学系)毕业后,从事放射线医学的治疗和研究,同时还积极投身于当时最严重的疾病——结核病的治疗工作之中,因此患上了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他被医生告知“只有3年的生命”时,正是在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前的2个月。当时他只有38岁。

原子弹爆炸的那天,永井博士正在大学医院,他的右颞动脉被切断,身负重伤。最爱的妻子绿被烧死在家里。永井博士这样描写轰炸后的场景:“地狱!地狱!听不到任何呻吟。名副其实的死后世界!”(《长崎和平钟声》)

遭遇原子弹轰炸后的永井博士,拖着重伤的身体投入到救护和救援活动中。随后,他捡出夫人的遗骨埋葬了起来,从8月12日起连续58天,担任第11医疗队队长,在长崎市光山町设立了救护所,救治遭受原子弹轰炸的人。这期间,永井博士一度陷入病危状态,但是奇迹般地恢复了过来。

第二年(1946年),他升任长崎医科大学教授,然而在这一年的7月,他病倒在长崎站,此后便一病不起。狭小的家中,他趴在被褥上,以惊人的毅力开始写作。2年后,他搬进了“如己堂”,这间只有两张榻榻米大的小木屋是浦上地区的人们四处找来用原子弹轰炸后火灾中烧剩下的木材为博士搭建的。

下一页: 《长崎和平钟声》:GHQ审查2年才出版

关键词

放射线 长崎 原子弹轰炸 NAGASAKI 长崎钟声 永井隆 如己堂

原野城治HARANO Jōji简介与署名文章

Nippon Communications Foundation代表理事,新闻工作者。1972年进入时事通信社,历任政治记者,驻巴黎特派员,秘书部长,编辑局次长。之后,任株式会社JAPANECHO社社长。2011年起任现职。2006年开始任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评议员。2008年获“意大利团结之星”骑士勋章。2009年任TBS电视台节目解说员。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