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新款“聆风(LEAF)”上市:电动汽车能否改变汽车厂商的势力格局?

财经

安井孝之 [作者简介]

130年前,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创造出使用发动机的汽车。而今天,由于环境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其曾被认为稳如泰山的地位出现了很大的动摇。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EV)真正加入战场,汽车产业格局正在被改写。日本的汽车厂商将会如何应对呢?

日产汽车公司时隔近7年之后推出了电动汽车“聆风”的全新改款版,于10月2日在日本国内发售,明年1月份起也会在欧美市场上市。欧洲加速转向电动汽车,美国特斯拉公司也推出了量产型电动汽车“Model 3”。随着量产型电动汽车投入日美欧等主要汽车市场,电动汽车引爆了整个汽车产业。

日产公司9月6日发布的新款“聆风”,其续航距离(在JCO8模式下)为400公里。此续航距离为2010年第一代“聆风”的两倍,比2015年款增长了42%。电动机输出功率比2010年款增加了38%,达到110千瓦,提升了加速能力。

日产公司社长西川广人说,“电动汽车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能否提供与普通汽车一样的充满魅力的价值,已成为竞争的关键。”新款“聆风”增加了能自动停进车库车位的功能,但价格(315~399万日元)却控制在与第一代“聆风”持平的水平。

预计在日本国内的销售数量每月为2000~3000辆,是第一代“聆风”的2~3倍。第一代“聆风”在约7年的时间里累计销售约28万辆。虽然是全球销量最好的电动汽车,但对于日产集团老板卡洛斯·戈恩来说,据说这个结果远远未达预期。因此,日产意图搭上这股全球电动汽车热潮,借助新款“聆风”卷土重来。

汽车成为家电之日遥不可及!?

电动汽车之所以突然受到关注,其契机是德国大众公司引发的柴油车尾气排放丑闻。柴油车由于不怎么排放二氧化碳,被认为是清洁能源车,因此在欧洲广受欢迎。但公众突然发现,柴油车会持续排放对人体有直接影响的氮氧化物。于是,欧洲一下子转向零排放的电动汽车。英、法两国政府提出,2040年起禁止销售汽油车和柴油车。

在美国,由埃隆·马斯克领导的特斯拉公司推出了豪华品牌电动车,从奔驰和保时捷公司手里夺走客户。今年又发售“Model 3”,把量产型电动汽车投入市场,电动汽车市场由此开始加速扩大。

电动汽车的主要零部件为电动机和电池。看上去就像制造电脑和IT家电产品那样,只要采购核心零部件进行组装就能制造出来。因此,许多非传统汽车制造业的新兴企业也相继加入电动汽车市场,很多人认为很可能出现产业结构大调整。同时也开始出现汽车会成为日常用品的观点。

丰田汽车公司社长丰田章男8月4日在与马自达公司资本合作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绝不让未来的汽车变成日常用品”。这番话的背景在于,随着汽车电动化的发展,在性能方面越来越难以实现差异化,丰田公司担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

在10月6日的日产“聆风”发布会上,我向西川广人社长询问,汽车是否会变成日常用品。西川社长回答“不会”。

负责研发工作的副社长坂本秀行也说,“比起汽油车来,电动汽车上能更多地应用自动化技术等新技术,能否实现这样的技术运用,不同厂商将在这一点上拉开差距”。他认为,即便汽油车变成电动汽车,性能上的差距也不会消失。这可以看作是传统汽车厂商对新加入厂商的一种警告:“汽车世界可不是那么好混的”。

下一页: “打磨技术”是关键

关键词

汽车

安井孝之YASUI Takayuki简介与署名文章

朝日新闻编辑委员。出生于1957年。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毕业,修完东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课程。历任日经商务记者,1988年,进入朝日新闻社,负责流通、房地产、汽车等产业界及财政、通商政策的采访报道。担任东京经济部次长后,2005年起任企业经营及产业政策编辑委员。著作有《未来的优良企业》(PHP研究所)、《日美同盟经济》(共著,朝日新闻社)等。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