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涩泽荣一

财经

涩泽荣一被尊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他以基于《论语》精神的经营哲学教导后辈。在担忧全球资本主义过度化的声音日益高涨的今天,提倡经营活动要追求“公益”的涩泽荣一的理念,再次受到关注。

没有道德就没有经济

涩泽荣一认为,要想使经济活动顺利运转并获得持续不断的利润,消极道德是不可或缺的。这个消极道德,具体来说可归纳为以下两点:“不能有不诚信的行为”和“不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做买卖如果老老实实是很难赚钱的”。这个道理不但在日本,在任何地方可能都是被人们经常说道的。但涩泽荣一却主张“对于商人来说,信用才是根本”,“我可以断言,不说谎话照样可以做好生意”,而且他还引用自身经历,强调诚信对于经济活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他还警告说,做生意不诚信可能一时也能赚钱,但那样的利润是“绝对不可能长久持续的”。

和“不要有不诚信的行为”不同,可能很多人对于在经济活动中“不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种道德观会觉得不太对劲。因为,“只要遵照规则,拼命追求自己的利益是没错的”,这是市场经济的常识。可是,涩泽荣一是这么思考的:“如果大家都把自我利益放在第一位来做买卖的话,结果就会形成互相争夺利润而两败俱伤的局面,这就谈不上经济。只有相互以他人利益为第一考虑,才有可能形成顺畅的经济活动。”

对此,大概有人会反驳说,“老好人式地做买卖的话,利润就会被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竞争对手抢走”。但涩泽荣一引用孔子在《论语》中说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只有以他人利益为第一考虑,自己最终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利益”。这种道德要求在经济活动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但绝不是劝诫放弃追求自我利益本身。

没有经济就没有道德

涩泽荣一虽然重视上述那样的“消极道德”,但他同样不偏不倚地重视“积极道德”——“应该使人们在生活上没有经济方面的担忧,变得更加富有”。这种道德同样来自《论语》。孔子说,若能“博施济众”,“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涩泽荣一认为,这一点才是“《论语》最重要的地方”。把“博施济众”换个词来说,就是“追求公益”。涩泽荣一思想的核心就在于此。

原本,“富民”是当政者的责任,不管在孔子的时代还是在明治初期的日本,这都应该是个常识。但涩泽荣一为其赋予了新意。他认为,“今后,我们民间人士必须通过经济活动,成为能够担负起这个责任的核心力量”,“如果希望国家昌盛,那么必须先使国家富强起来。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发展科技,并通过工商业活动才有可能实现”。这是涩泽荣一的基本看法。

“没有经济就没有道德”的其中一层意思是指,“如果不使经济活动活跃起来,那么就无法实现追求公益这一积极道德的目标”。这一想法,才是涩泽荣一毕生创办和培育500多家企业的原动力。

“没有经济就没有道德”还有另一层含义。涩泽荣一认为,为了实现追求公益的目标,必须使经济活动活跃开展,为此就要让那些参与其中的企业或个人能够期待得到充足的利益(“私利”),这也是不可或缺的。人们只有能够期待“通过做事业自身也获利”,才会热心并耐心地投身于增进公益的终极道德事业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讲,同样“没有经济(私利)就没有道德(公益)”。

下一页: 道德经济合一论的精髓:公益第一、私利第二

关键词

经营 涩泽荣一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