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权,亮出新“三支箭”的意义

政治外交 财经

针对安倍晋三首相抛出的新“三支箭”这样一个新口号,日本社会普遍感到困惑,纷纷予以批判。曾任日本银行理事的笔者指出“政府虽已认识到安倍经济学的局限性,但此举将导致金融政策方针的转变”。他认为“出生率达到1.8”“护理离职率控制为零”等目标严重缺乏现实可行性。

突兀而散乱的新“三支箭”

2015年9月,安倍晋三首相在再次当选自民党总裁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称“安倍经济学已进入第二阶段”,提出了新“三支箭”口号。新“三支箭”指的是孕育希望的强大经济、构筑梦想的育儿支援、提供安心的社会保障。同时,就这三点分别提出了①在2020年左右让名义GDP达到600万亿日元、②在本世纪20年代初期让希望出生率(生育愿望得以完全实现情况下的出生率——译注)达到1.8、③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将护理离职率控制为零等具体目标。

笔者听闻此事后的第一直观感觉是突兀、没有章法。观察之后报纸和杂志等媒体上的评论也可以发现,总体来说评价不高。一般的评价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人们首先指出的一点是,由大胆的金融宽松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激发民间投资的经济增长战略构成的旧“三支箭”至今尚未完成整合。旧“三支箭”本来应该是旨在摆脱通缩状态的一揽子政策。

首相以“日本正在摆脱通缩”为由,宣布进入第二阶段,但目前的消费者物价上升率几乎为零。明明距离实现日本银行提出的2%通胀目标尚远,为什么突然冒出来新“三支箭”呢?恐怕任何人都会感到疑惑吧。

第二点是,前述的①到③都是靶子(目标),并未展示击中靶子的箭(手段)。而且,旧“三支箭”是一种具有体系性的战略,为了摆脱通缩而全面调动了可从供需两个方面想到的对策(箭)。相对于此,新“三支箭”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那就是,提出的三个目标很散乱。正是这一点让笔者感到毫无章法。

下一页: 实现目标将增加财政负担,必须转变政策方针

关键词

日本银行 社会保障 安倍晋三 宏观经济 安倍经济学 金融政策 潜在增长率 新“三支箭” 少子化对策 育儿支援 护理离职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