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

政治外交 财经 科学 技术 社会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会议(COP12)将于12月在巴黎召开,日本已经提前确定了温室效应气体减排目标。环境政策专家将为我们阐述本次减排目标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及其背后的日本固有的社会状况。

日本确定减排目标:2030年较2013年削减26%

国际社会正在就进一步升级气候变化对策进行协商。日本也在7月17日正式确定了要在2030年时将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较2013年削减26.0%的减排目标方案(官方称此乃承诺草案),并已提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收到各国方案之后,该公约第21次缔约国会议(COP21)将于今年12月在巴黎召开,人们认为,该会议将针对2020年以后全球应该推进的对策制定新的规则。

让我们看一看日本此次确定的减排目标方案内容。方案提出要相较于欧盟设为基准年的1990年减排18%,相较于美国等国设为基准年的2005年减排25.4%。日本用作比较标准的2013年,由于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核电站停止运转,所以这一年国内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几乎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此外,本次目标将通过国内减排和增加吸收量的方式来实现,与过去京都议定书的目标达成计划估算了大量国外减排量的做法迥然不同。

让我们试着评价一下这个目标。较1990年削减18%左右的目标不及欧盟提出的较1990年削减40%的计划,到2030年时较2005年削减25%多一点的目标似乎也逊于美国的目标(将在2025年时较2005年削减26~28%,比日本提前5年)。但如果只看国内排放量,相对于京都议定书目标期间只要较1990年增加1.4%就算是履行了国际义务(参照图1),这次是要净削减19个百分点,因此或许可以认为“日本也终于决定要减排二氧化碳(CO2)了”。

不参与京都议定书到期之后的“过渡措施”

为这个方案出炉,日本国内曾出现过怎样的争论呢?

日本一直主张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的2012年以后,“需要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承诺履行防止全球变暖义务”。但国际上围绕这一承诺的谈判工作却迟迟没有进展,2010年末,日本明确表示不参加当时欧洲各国呼吁作为2020年前过渡措施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行动计划。

日本认为“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只有欧洲和日本需要履行减排义务,这反倒会降低美国和中国参与国际行动的必要性”。不过,日本也表示“2013年以后将自主采取应对行动”。

我们可以认为,除了国际谈判进展迟缓外,当时的经济萧条(顺便提一句,2009年时,日本陷入雷曼危机后的经济萧条困境,遭遇了久违的负增长)也是导致“日本带头推动国际社会向好的方向前进”这种情绪发生减退的重大原因。

下一页: 地震导致形势突变: 2020年目标遭到强烈批评

关键词

节能 核能发电 可再生能源 气候变化 京都议定书 电力结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温室效应气体 能源供求预测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