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入学考试改革:必要性和目的

社会 文化

矶田文雄 [作者简介]

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和高中教育,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其背景是,少子化导致大学的新生选拔情况发生变化,再加上担心不能适应全球化社会需要引发的危机感。

高中和大学教育的一体化改革

2014年12月,文部科学省的专家咨询机构中央教育审议会(以下简称“中教审”)提出了一项政策建议,名为“关于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及大学新生选拔的一体化改革:符合新时代要求,有利于实现高中和大学衔接”。2015年1月,文部科学省在政策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高中大学衔接改革实施计划”,现在正在进行如何具体落实方面的研讨。

这次改革,正如题名所示,是要推进高中教育、大学教育以及衔接两者的大学新生选拔的一体化改革。

国家推出两种新测试

首先将推出两种国家级测试。其一是“高中基础学力测试(暂称)”,目的是为了让高中生能够自己把握高中教育基础学习的完成度,借此唤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效果。这也可以作为大学在选拔新生时了解其高中阶段学习成果的参考。该测试在高二和高三实施,着重评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必修科目的知识和技能。

另一项是“大学报考者学力评估测试(暂称)”,目的在于评估报考大学的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日后接受大学教育所必需的能力,将着重评估学生“在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自主发现问题、探求问题解决办法、对成果进行表达等,诸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思考、判断和表达等能力”。为了评估超出现行教学科目范围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出题时需要在“教材型”题目之外,增加这种“综合科目类型”的综合性问题。每年将实施多次。

这两项测试,都将采用机考方式和分级显示成绩的方式。此外,还将借鉴英语等民间资格考试的成功经验。

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也将出现大变化

各所大学举行的自主招生选拔考试(以下简称“自主招生”),主要是多角度综合评估以下事项——如何在大学教育阶段发展和提升报考者在高中教育中所掌握的“生存能力”以及其中三要素之一的“真正的学力”,进而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为此在大学入学阶段应重视考察学生的何种素质能力?

“生存能力”是由“丰富的人性”、“健康和体魄”和“真正的学力”构成。所谓“丰富的人性”,是指习得作为国家和社会中一位有责成员所必需的教养和行为规范。所谓“真正的学力”由以下几点构成:①主动与各种各样的人协作学习的态度(主体性、多样性和协调性);②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自主发现问题并探寻问题解决办法、对成果进行表达等,诸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思考、判断和表达等能力;③知识和技能。

在这些“生存能力”“真正的学力”的本质基础上来综合评估“真正的学力”。从这一观点出发,自主招生时,除了看“大学报考者学力评估测试(暂称)”的成绩之外,还要灵活运用小论文、面试、小组讨论、讲台演示、调查报告、资格测试等的成绩、各种大赛活动等的记录以及其他能够证明考生过去所做努力的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关于学力的评估,为了评估考生的思考、判断和表达能力,推荐采用让考生基于自己的思考立论并展开论述的形式。

“高中基础学力测试(暂称)”将从2019年度开始实施,“大学报考者学力评估测试(暂称)”将从2020年度开始实施,自主招生改革随时可以从可行部分开始实施。统括本次政策建议的中教审会长安西祐一郎说,“这次改革与以前的大学入学考试改革相比,在层次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下一页: 高中教育——从“受教”转向“习得”

关键词

安倍晋三 全球化 文部科学省 少子化 下村博文 大学入学考试改革 中央教育审议会 高中大学衔接

矶田文雄ISODA Fumio简介与署名文章

名古屋大学亚洲卫星校区学院教授兼院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律系,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硕士毕业。1977年进入文部省(现为文部科学省)工作,历任研究振兴局局长、高等教育局局长等职,2014年8月起担任现职。有《教育行政》(Minerva书房)等著述。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