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P论文风波之背景

科学 技术 社会 文化

武田彻 [作者简介]

STAP细胞论文风波超越了科学的范畴,甚至已经成为凸显现代日本社会风气的一次事件。媒体社会学家、惠泉女学园大学教授武田彻将为大家分析整个过程中呈现出的种种问题。

“取胜”在科学界也变得愈发重要

此次,理研在提供有关STAP细胞的信息时也采用了类似于迪弗体系的方法论。小保方年轻、俏丽的外形,再加上“罩衫围裙”、“粉红研究室”等点缀,这些都是在电视报道中可以吸引观众眼球的绝佳视觉元素。果不其然,电视台开始反复播出这些场景,始终强调其个性特点;而纸质媒体也整天围绕这些视觉元素报道小保方的生活故事。

理研为何要使用这样的宣传方法?如今,即使是在科学的世界,“取胜”也具有了重要意义。尖端科学领域需要庞大的研究经费支持,若是没有充裕的政府补助或通过市场筹集的研究资金则无从谈起。要想被国家认定为重点研究机构,获得预算优先分配或企业赞助,优秀的业绩自不待言,社会的支持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因为参与科学行政事务的政治家和未必了解尖端科学的企业经营者,他们最关注的是公众的想法。

海湾战争时期,美国政府和美军宣扬战争的“正义”性,努力避免与社会公众为敌,在尖端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双方都有需要赢得公众支持这一共同目标,采用同样的报道管制方法便具有了必然性。此外,对理研来说,它还存在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那就是获得了诺贝尔奖并广受国民喜爱的山中伸弥教授所领导的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或许我们不能不认为,为打造一个比山中教授更受追捧的角色,理研不是没有焦躁情绪的。

STAP细胞真相何在?

不过,或许正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小保方似乎“被宠爱过头了”。1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后,采访全都集中到了小保方的私人生活上,媒体的集体性过热采访导致她甚至无法轻松自由地外出。在始终无法采访到本人的情况下,周刊杂志开始不断爆出小保方在男女关系上的一些或有或无的事情。

对她的关注也蔓延到了网民圈中,大家开始在网上查阅她以前提交的博士论文。结果人们发现,她在《自然》杂志论文中使用的图片,在她的内容完全不同的博士论文中也曾使用,而且论文中含有大量从其他文献上“复制粘贴”却未标明出处的内容。针对刊载于《自然》杂志上的论文,人们指出其他图片的某些部分也存在篡改嫌疑,这些迫使理研不得不成立了调查委员会。4月1日,理研承认存在不正当行为后,理事长野依良治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经过规定程序“(向作者等)建议撤回论文”。

针对理研方面的上述处理办法,9日,小保方个人举行记者会,声称(1)使用了与博士论文相同的图像是个单纯的失误、(2)图像加工是为了让人看得更加清晰,均没有恶意、(3)无法接受在(1)(2)的前提下仍被定性为篡改和捏造,为此宣布自己已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不服申诉。小保方只身对抗把控着信息渠道的理研,如果继续用上述海湾战争的例子来打比方的话,她就像当时唯一一名留在巴格达通过CNN坚持实况转播战地报道的记者彼得・阿奈特。不过,在海湾战争时期,阿奈特的现场报道也经过了萨达姆政权方面的审查。这样一来,无论是受到迪弗体系管制的众多媒体信息,还是阿奈特的报道,全都存在偏颇之处,战争的真相完全被置之于了两者之外的别处。

下一页: 通过“故事”框架“看热闹”的风气

关键词

理化学研究所 STAP细胞 尖端科学 信息管制 大众媒体 角色文化

武田彻TAKEDA Toru简介与署名文章

惠泉女学园大学教授(媒体社会学)。媒体人、评论家。1958年生于东京都。毕业于国际基督教大学教养系,该校研究生院比较文化研究科博士课程结业。历任广播伦理节目质量改进机构广播与人权委员会委员等职。著书有《流行人类学编年史》(日经BP社,1999年,获三得利学艺奖)、《核电站报道与媒体》(讲谈社现代新书,2011年)等。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