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看待卡罗琳・肯尼迪——美国第一位驻日女大使?

政治外交

卡罗琳・肯尼迪获得新一任美国驻日大使提名。较之于知名度,其政治手腕如何不得而知,令部分人士感到不安。但是,美国媒体对卡罗琳・肯尼迪的关注度很高,日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请看青山学院大学教授、美国政治外交问题专家中山俊宏的分析。

美国政府7月24日宣布,起用已故前总统肯尼迪长女卡罗琳・肯尼迪,接替约翰•鲁斯出任新驻日大使。作为新大使人选,肯尼迪的名字早在2月前后就有所传闻,日本也对此显示出极大的关注。近几个月来屡见不鲜的场面是,每逢日美有关人士会面,犹如问候语一般,都会询问“你认为肯尼迪大使如何?”,然后相互发表各自的意见。

此次,日美的主要媒体也同时报道了肯尼迪的提名,充分说明了“肯尼迪”这个名字依然吸引着日美公众的注意。日本对美国的驻日大使人选历来十分关注,但美国对驻日大使人选还不曾有过如此的关心。虽然大使需要获得参议院的批准,但预计没有太大问题,只要确定了听证会日期,美国第一位驻日女大使就将诞生。

大使,从“重量级大人物”到总统的“朋友”

以往出任驻日大使的,多数都是“重量级大人物”。其中长期担任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的迈克尔•曼斯菲尔德大使(1977-88年),在美国是深受敬爱的政治家,在任期间为了避免过度加剧日美间白热化的经济摩擦,在太平洋两岸充分行使了自身的影响力。曼斯菲尔德大使将日美关系评价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是日美关系之密切性和重要性的象征性代表,是一位最享有名望的大使(*1)

此外,担任过卡特政府副总统的沃尔特•蒙代尔大使(1993-96年)、曾为众议院议长的托马斯•福利大使(1997-2001年)、与曼斯菲尔德大使一样担任过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的霍华德•贝克大使(2001-05年)等,在出任各国的大使中,驻日大使传统上都是格外重要的人物。

近年,更为看重的与其说是“重量级大人物”,不如说是与总统的亲近度。在乔治•沃克•布什的第二任期中就任大使的托马斯•希弗(2005-09年)、现任大使约翰•鲁斯(2009年8月-)都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与总统对话的人物。希弗大使作为美国职棒大联盟德州游骑兵球队的共同经营者,与布什总统交往颇深;鲁斯大使则是奥巴马总统竞选活动中的巨款提供人,为其筹集了大量选举资金。

驻日大使在成熟的日美关系中的作用

从美国国内的知名度上看,肯尼迪在历任大使中是首屈一指的。

但是她的从政经验几乎为零,与以往的重量级人物的大使属于不同类型。毋宁说她一直和周围人的期望向背而行,有意与政治保持着距离。除参与了她已故的叔父爱德华•泰德•肯尼迪参议院议员的总统竞选活动和奥巴马的竞选活动以外,没有其他引人注目的政治活动。

此次奥巴马总统任命肯尼迪出任驻日大使,一般都认为其中的重要因素是她在2008年和2012年的奥巴马竞选活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08年的总统选举,肯尼迪和已故的泰德•肯尼迪表明了对候选人奥巴马的支持,它宛如包含了这样一层象征意义,即肯尼迪家族将政治接力棒传到了候选人奥巴马手中。

肯尼迪从政经验不足,而且外交经验几乎为零,对此感到担忧的人不在少数。确实,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或许美中不足,但也没有必要过于大惊小怪。

在日美关系像上世纪60年代动荡不定时,不可或缺的也许是埃德温•赖肖尔(赖世和)(1961-66年)那样的“日本通”大使。

但是,现在的日美关系已经高度制度化并走向成熟。日美间的重要政策这种专业性极高的问题,由两国的专家日常进行接触和探讨;日美同盟、普天间美军基地转移问题、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等重要议案,主导权也掌握在白宫手中,驻日大使作用有限,只需适时适地履行象征性的使命。

采取积极“活用”肯尼迪大使的姿态

作为日本,不如说必须转变思维,考虑怎样才能充分利用肯尼迪大使的作用。如果肯尼迪大使上任,美国的媒体无疑会极其关注其工作情况。美国对日本的关心日趋下降的说法由来已久,肯尼迪大使既然是体现密切且重要的日美双边关系的象征,那么作为日本也就有必要抓住这个良机,做好充分准备来迎接她的到任,并通过她提升对日关注度。

肯尼迪大使作为首位女大使,或许会积极与年轻女性畅谈。她还有可能成为年轻女性的榜样,这种过去历任大使都不可想象的作用,也许会成为肯尼迪大使留给日本的最大遗产。

(2013年7月29日, 照片提供:路透社/Aflo)

(*1) ^ 千千和泰明《大使们的战后日美关系》(Minerva书房,2012年)130-135页。

TPP 奥巴马 福利 中山俊宏 美国驻日大使 卡罗琳 肯尼迪 约翰 鲁斯 曼斯菲尔德 卡特 蒙代尔 贝克 希弗 赖肖尔 赖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