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之中的日本丧葬形式

社会 文化

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日本的丧葬形式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例如,人们越来越多地转向小型化、个性化的葬礼;“无主坟墓”不断增加;最近还出现了将骨灰撒向太空的“太空葬”。同时,一些提供佛教丧葬服务的僧侣明码标价,公开布施(报酬)金额,收费缺乏透明度的殡葬行业争相全力适应社会的变化。

出现“太空葬”新选项

提供葬礼、埋葬等临终服务——“终活(为临终作准备的各种活动——译注)”的相关企业2015年岁末在东京国际展示场(Big Sight)联合推出“临终产业展”,共有220家公司参展。

其中非常引人瞩目的是“太空葬”。这种服务是将骨灰装进胶囊状容器后,由火箭发射到太空,可以说是海葬的太空版。美国从1997年就已开始了这项服务,到目前为止,科幻影视系列《星际旅行(Star Trek)》制作人吉恩·罗登贝瑞(Gene Roddenberry)、宇航员戈尔登·库勃(Gordon Cooper)、著名天文学家尤金·摩尔·舒梅克(Eugene Merle Shoemaker)等人的骨灰都被送进太空安葬。

“太空葬”的展台

人造卫星上用于装载骨灰的胶囊。据称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实时确认人造卫星的位置

“气球太空葬”的展台

在展览会上,太空葬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美国Celestis公司的代理商银河舞台公司(大阪市)介绍了这种“新的祭奠形式”,包括用火箭向太空发射骨灰的“太空飞行之旅计划”(45万日元)、利用人造卫星沿地球轨道绕行的“人造卫星计划”(95万日元)、将骨灰带上月球表面的“登月旅行计划”(250万日元)等。据说2015年11月6日的第14次飞行之旅(太空飞行计划)中就有三个日本人的骨灰。

美国极乐太空公司(Elysium Space)也于2013年10月开始在日本提供太空葬服务。同时还提供“流星祭奠”服务(费用30万日元),这项服务是带骨灰绕地球轨道一周后再进入大气层如流星般陨落。“气球宇宙葬之会”(东京都)则推出了随时可以在喜欢的地方,简单方便地向空中散布骨灰的“气球太空葬”服务(26万日元)。将粉末状的骨灰装入100%天然橡胶的气球中,放飞到高度为30~35公里的平流层,由于受到气压的影响,气球在膨胀到原来的3~4倍后,一瞬间在空中散落。

下一页: 小型化、个性化

关键词

佛教 老龄化社会 家人 葬仪 太空葬 撒骨灰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