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外交官”的“遗言”

文化

城岛充 [作者简介]

半个多世纪以前,一位身材矮小的男子称霸世界乒坛,他通过小小的乒乓球,在战败重建中的日本与欧美、中国之间搭建起一座座桥梁,并实现了南北朝鲜联合组队参赛。他,就是荻村伊智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位被誉为“乒乓外交官”的乒坛巨星的足迹。

体验反日情绪,坚定理想信念

荻村与乒乓球结缘于1948年4月,那是日本战败后的第3个春天,他进入都立西高读书。这位身体瘦弱的少年对乒乓球运动十分入迷,以至于周围人嘲笑他说“荻村被乒乓球附身着魔了”。他在体育馆和乒乓球队的伙伴们打完球后,又到武藏野乒乓球馆挥拍练习到午夜之后。就这样,他开始打乒乓球仅仅5年多时间,就登上了世界的巅峰。

世乒赛上的荻村伊智朗(图片提供:ITS三鹰乒乓球俱乐部)

然而,他首次代表祖国而战,在异国他乡体验到的并不是高涨的爱国之心和欢欣鼓舞之情。

反日情绪强烈的英国观众面对身材矮小的日本人频频起哄喝倒彩。在热身中体育馆的照明还一度被切断。街上的餐馆和理发店也拒绝日本人进入。手持奖杯回国的荻村对一如既往给予他支持的武藏野乒乓球馆的女馆主上原久枝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日本人如此被外国人讨厌,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是为什么呢……”

年轻时的这种纠葛让荻村将视线投向世界,这或许铸就了贯穿他一生的信念。他坚信,由小小的乒乓球展开的拉锯战,可以消除过往的冲突,跨越国境与民族的鸿沟。

长期称霸世界乒坛的中国也受到荻村的影响。

“让日本人从战败后的深渊中恢复自信的,是你们积极开展的乒乓球运动。我们体格相当,如果也进行彻底训练,那么在日本人获得成功的项目上,我们中国人或许也能成功。所以,荻村先生,请以您的经验和能力,将乒乓球的魅力展现给我们的国民。”

荻村伊智朗(左)和庄则栋 (图片提供:ITS三鹰乒乓球俱乐部)

1962年春天,当时的周恩来总理与荻村会晤时说了这样一番话。中国乒乓球队已在前一年的北京世乒赛上获得男团冠军,打破了日本六连冠的梦想,展现出自身的实力。中国的民族英雄、三度荣登世界冠军宝座的庄则栋在追述往昔时表示:“荻村的所有技术和思路对于我们来讲都是最好的教材。”

与中国的密切关系,荻村在1971年的名古屋世锦赛中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成果,也正是在那次比赛中,他的得意弟子本格森站在了世界巅峰。

受“文革”影响,中国被国际社会孤立,两次没能参加世乒赛,荻村在幕后活动,希望参加名古屋的比赛成为中国回归国际舞台的契机。当时的荻村已经离开日本乒协,作为商社工作人员参加在广州举办的交易会,他利用以前的人脉与周恩来总理再次会晤,直接提出建议要中国参加名古屋世锦赛。

在他的努力下,参加比赛的中国运动员庄则栋和美国选手格伦·科恩之间得以有机会交流,转年的1972年2月实现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揭开中美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并促成了9月日中邦交正常化。

下一页: 何为体育人的力量

关键词

外交 乒乓球 南北统一 板门店宣言 外交

城岛充JŌJIMA Mitsuru简介与署名文章

1966年生于滋贺。毕业于关西大学文学系。在担任产经新闻社会部记者期间,系列连载《失去的生命》获得Upjohn医学报道奖,《武藏野的罗蕾莱》获得体育杂志Number的纪实报道新人奖。现在作为自由撰稿人从事写作工作。主要著作有《拳的漂流》(讲谈社,获Mizuno体育记者最佳奖、绽放之花奖)、《乒乓先生》(角川文库)。童书有《哥哥的双肩背包》《加油,乒乓女孩儿们!平野美宇和伊藤美诚》(均为讲谈社)。(图片提供:森清)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