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的百年教义:“人者,伟大尊贵也”

财经

江口克彦 [作者简介]

2018年3月,Panasonic迎来创业100周年纪念。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教诲,不仅仅局限于经营哲学,还涉及人生哲学。长年工作在松下身边的作者将在本文中为大家解读这位“经营之神”,究竟凭借怎样的哲学将公司培育成为代表日本的全球化企业的。

苦恼多多的少年时代

松下幸之助(1894~1989年)是一位“哲学家”。如果说“哲学是自我对人类的透彻思考,是对人性的追寻与确认”,那么松下幸之助无疑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哲学家”。正如希腊哲学家们那样,松下幸之助也对人类有着透彻的思考,并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对人性更加明确的理解。

松下幸之助的一生,每一天都是对人的思索和考察。是什么让他会如此深刻地去思考人类呢?我认为其理由在于他“家人的死”。

松下家共有十口人,双亲、7位兄姐及其本人。虽然他家在村里有一定的名望,但父亲在他4岁时遭遇大米生意的巨大失败而破产,不得已只能卖掉名下的所有田地和房屋。一家人从此各奔东西,被迫自谋生路。松下也在9岁时不得不离开故乡和歌山,去日本商贸中心之地大阪船场(*1)工作。

在这里,松下幸之助习得了商人的素养和经商之道,体验了人情冷暖。但倘若只有这些的话,还不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哲学家”。

在松下10至20岁的十年里,除一位姐姐外,双亲及其他兄姐都接二连三地因结核病去世,一年里参加2位家人葬礼也有过两次。不难想象,面对几乎每年都有家人逝去的现实,松下幸之助自然会认真地、时而还是非常深刻地去思考“何为生死”、“何为人生”、“何为人”这类问题。

对一个小学辍学的十几岁少年而言,这些问题除了自问自答别无他法。由家人之死引发的“何为人”的命题,正如一个心灵创伤,在他的头脑中挥之不去。

对他人的责任和尊敬

经过漫长的思考后,松下得出了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结论:“人类是伟大的存在”、“无论是谁,人存在于世均身怀钻石”。以他的表达风格来说,即“人是万物之王”。关于这一点的详细内容已收录在他的著作《思考人类——新人类观的提倡》(PHP研究所,1972年)中。

“傲慢”、“不逊”等批判之词并不适用松下的这一结论。因为他同时主张:“人因此要担负起身为王者的责任”。责任是与各自的工作、立场成正比的。假如有学者或宗教人士主张“人是渺小的,罪孽深重,与猿猴处于同等地位”的话,那就无法要求人们承担“重大责任”了。总统是人,民众也是人,但没人会认为总统只需承担与民众同等的责任即可。

松下幸之助认为,人类之所以发动战争,是因为人们相互认为彼此是微不足道的,杀人也好、欺凌弱小也罢,都源自人猿毫无二致的想法。倘若心中想着“人的尊严不可侵犯”,便会萌生对他人的责任与尊敬,悲剧也就因此得以避免。人类为“渺小”“罪孽深重”这类咒语所束缚,可谓是人类今日的一大悲剧。

当被问及自己的哲学时,松下回应道“一言蔽之,就是以人为贵”。这可以说是松下人生观中的关键句。

无比尊重对方,彼此毫无歧视相亲相爱,并且认真负责地采取行动。人受到重视,自然会因此尊重世间万物,让它们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1) ^ 位于大阪市中央区的商业、金融、办公街,同时也是著名的商业批发地,江户时代以来便是商人活跃的场所——译注

下一页: 以人为贵的经营哲学

关键词

公司 企业家

江口克彦EGUCHI Katsuhiko简介与署名文章

生于1940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政治学专业。政治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原日本参议院议员。历任PHP综合研究所社长、松下电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理事、内阁官房道州制构想恳谈会主席等。被认为是已故的松下幸之助的亲信,23年里几乎每晚都与松下谈话,直接倾听他的指教,是松下幸之助思想的继承人和传播者。其讲演和著作不仅传达了松下的话语,更传递了松下精神,得到公众好评。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