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后日台关系将如何变化——台湾的蔡英文新政权

政治外交 社会 文化

野岛刚 [作者简介]

5月20日,台湾政党轮替,政权从马英九的国民党手上,移交给了蔡英文的民进党。本次政权交替的一项特征,是日本与台湾双方都对更加密切的日台关系,抱着前所未有的高涨期盼。这也可以视为是蔡英文政权重视日美,和中国稍微拉开距离的路线,与近来日本掀起的“哈台”热潮之间,产生了“化学效应”的结果。同一时间,从中国政府高官的发言中,我们也可以窥知中国对于日台关系的融洽氛围,开始绷紧了神经。

然而,政权交替前夕,在冲之鸟岛(冲之鸟礁,下同——译注)近海处爆发了台湾渔船扣押事件。这一紧张事态再度印证了日台之间在领土、领海问题上,有产生对立冲突的潜在危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该如何面对“5・20(政权交替之日)后的日台关系”呢?笔者试将就此进行一番思索。

“日华”与“日台”的双重结构

首先,一切的大前提,就是台湾与日本双方关系的难处,在于“中国”总夹缠其中。这个说法虽然稍嫌直接,但若仅把日台关系独立出来看,则“中国”对于日台关系的维系与发展,常常成为阻碍的要因。这并不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基于“一个中国”原则而排斥日本与台湾走得太近,而是指台湾内部含有的“中国”的成分,与日台关系的摇摆不定密切相关。在这方面尖阁诸岛(台湾名称:钓鱼台,下同)、慰安妇,以及冲之鸟岛等问题,都相当具有象征性。

要理解这份难处,必须从存在于日台关系之中的“日华”与“日台”的双重结构谈起。“日华”指的是“日本与中华民国”的关系,而“日台”指的是“日本与台湾”的关系。许多台湾研究者都指出,二战后的日本与台湾,是抱着“日华”与“日台”的双重结构一路走到现在的。而就我的观察来看,近来的日本和台湾的关系,似乎能归结出一个整体倾向,亦即当“日华”的那一面占上风时双方关系便会弱化,而当“日台”那一面呈强势时双方关系则趋向稳定。

附带一提,我文中的“日华关系”,在台湾的对应称呼并不是“华日关系”,而是“中日关系”。当然在目前的台湾,一般认知里“日中关系”指的是日本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但一直到今天,我仍旧能不时地在国民党相关人士访日时的演说等场合,听见“我们中日两国……”一语。当然,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相当于台湾的大使馆)的人深谙日本习惯,因此一定会使用“日台关系”一词。但从台湾的外交立场而言,原则上“中日关系(华日关系)”才是正式的称谓。

下一页: “日华”的摩擦与“日台”的强化

关键词

美国 台湾 蔡英文 国民党 习近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 民进党 湾生 陈水扁 蒋介石 蒋经国 李登辉 野嶋刚

野岛刚NOJIMA Tsuyoshi简介与署名文章

nippon.com日本网资深编辑。新闻工作者。大东文化大学特聘教授。1968年生。上智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在读期间,曾赴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留学。1992年进入朝日新闻社。后留学于中国厦门大学。曾任新加坡分社长、台北分社长、国际编辑部副部长。”朝日新闻中文网」创办人兼总编。2016年4月开始成为自由媒体人。不仅擅长现代中华圈的政治文化报道,还以彻底的历史问题采访而闻名。著书有《最后的帝国军人:蒋介石与白团》(联经出版)、《银幕上的新台湾:新世纪台湾电影里的台湾新形象》(联经出版)。 《故宫90话:文化的政治力,从理解故宫开始》(典藏艺术家庭)、『何谓台湾』(筑摩新书)。官网:野嶋刚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