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叫我“非正式工”——打破“正式、非正式”的模糊概念

财经 社会

玄田有史 [作者简介]

增加永久合同,普及长期的定期合同

那么,实际的雇佣合同情况如何呢?下表显示的是雇佣形式(职场的称呼)和雇佣合同期限之间的关系。

(万人、括号内为%)

总数 永久合同 定期合同 不清楚
全部 5354
(100)
3670
(69)
1212
(23)
445
(8)
正式员工 3311
(100)
3054
(92)
135
(4)
121
(4)
非正式员工 2043
(100)
616
(30)
1076
(53)
323
(16)
钟点工 956
(100)
371
(39)
438
(46)
135
(14)
兼职 439
(100)
157
(36)
149
(34)
128
(29)
派遣员工 119
(100)
18
(16)
84
(71)
16
(13)
合同工 291
(100)

(—)
270
(93)
19
(7)
临时雇员 119
(100)
18
(15)
95
(79)
6
(5)
其他 119
(100)
52
(44)
41
(35)
20
(17)

笔者根据总务省统计局2012年“就业结构基本调查”编制而成。“―”为没有相应的数值。
注:对于雇佣合同期限,一些受访者未作回答,因此占比的总和不足100。企业高管不计入调查范围。

不确定雇佣期限的“永久合同”占全部就业人员的69%,而被称为“正式员工”的人,则92%都是这种永久合同。但不被称为“正式员工”的人,也并非都签订的是“定期合同”。从上表中的数值来看,事实上他们当中30%的员工签订了永久合同。

永久合同使劳动者易于对未来的生活作出规划。对企业而言,在缺乏人手的情况下可长期确保优秀员工。推进“同工同酬”时,在永久雇佣且日常工作内容没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不管是否被称为正式员工,均应适用同等待遇规定。

在未签订永久合同而处于工作不稳定状态下的人中,有些是雇佣合同年限不超过1年、在统计中被定义为“临时工或日工”,他们占所有就业人员的15%,占非正式员工的38%。在派遣工、合同工和临时雇员中,“临时工或日工”超过半数。雇佣合同期限越长,雇佣者获得岗位培训的机会就越多,尤其以签订永久雇佣合同者最为受益。要扩大有稳定工作的人数,用人单位多签永久合同,并尽量普及长期的定期合同。

下一页: 将“不知道”合同期限的员工减少到零

关键词

广场协议 雇佣 老年人 正式员工 安倍经济学 雷曼危机 失业率 派遣制度 缺乏人手 非正式劳动者

玄田有史GENDA Yūji简介与署名文章

生于1964年。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nippon.com编委。 198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与牛津大学客座研究员、学习院大学教授,2007年起任现职。最新著作为《危机与雇佣》(岩波书店,2015年,获冲永奖)。其他著作有《孤立无业(SNEP)》(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2013年)、《工作中隐隐的不安》(中央公论新社,2001年、获三得利学艺奖)、《职业创新》(日本经济新闻社,2004年,获经济学人奖)。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