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叫我“非正式工”——打破“正式、非正式”的模糊概念

财经 社会

玄田有史 [作者简介]

“正式雇佣”,概念模糊不清

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是最近才备受关注的新概念,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对于何为正式员工,实际上是没有明确定义的。

或许会让人感到惊讶,日本的劳动法中是没有“正式员工”这个词的。所谓正式员工,在人们心中有一种模糊的印象,觉得它是指那种有长期稳定的就业保证,但必须能够灵活地在不同的工作地承担各项业务的全职员工。但是,多长时间算是“长期”?应该“灵活”到何种程度?这里并不存在法定标准。因此,在法律上无法对正式员工做出定义。

那么,占40%的“非正式员工”意味着什么呢?事实上,政府在调查统计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时的标准也不甚清晰,仅仅是看他们在职场是否被称为“正式员工”而已。

做同样的工作,可能在某个职场被称为正式员工,而在另一个职场则受到非正式员工的待遇。法律没有规定在何种情况下应将职场的劳动者称为正式员工。正式与非正式的称呼,就是一个如此含混不清的概念。

非正式员工还多给人以单纯劳动力的印象,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每天都努力地做着并不轻松的工作。非正式员工这个说法伤害了这部分人的自尊。只将某种工作方式当成是合理的,不这样做的人,则被称为“非正式员工”,这种表现形式应当画上句号了。

下一页: “有期限”和“无期限”:重要的是雇佣期限

关键词

广场协议 雇佣 老年人 正式员工 安倍经济学 雷曼危机 失业率 派遣制度 缺乏人手 非正式劳动者

玄田有史GENDA Yūji简介与署名文章

生于1964年。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nippon.com编委。 198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与牛津大学客座研究员、学习院大学教授,2007年起任现职。最新著作为《危机与雇佣》(岩波书店,2015年,获冲永奖)。其他著作有《孤立无业(SNEP)》(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2013年)、《工作中隐隐的不安》(中央公论新社,2001年、获三得利学艺奖)、《职业创新》(日本经济新闻社,2004年,获经济学人奖)。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