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庭将走向何方:多样化?还是虚拟化?

社会 文化

山田昌弘 [作者简介]

家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建富裕的经济生活,二是与心爱的人共同生活,满足爱情希求。直到近年,这两方面的功能,在各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夫主外,妻主内”的形式来实现的。然而,随着近30年间世界经济结构的转变,这种“性别角色分工型家庭”正在走向尽头。

经济发展的终结和经济差距的扩大

现代社会形成后,直至1975年前后,“性别角色分工型家庭”成为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工业国家的标准模式。人们将这种家庭形态视为理想,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年轻人组建了这种类型的家庭。

这种模式的家庭,是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带来的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因为在发达国家,供职于企业的男性,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绝大多数男性有经济能力来养家,而绝大多数女性结婚后可成为专心操持家务并养育子女的全职主妇,共建富裕的生活。先恋爱后结婚也得到普及,不少人可以和相爱的人结婚,享受物质丰富、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

1973年石油危机(Gulf Oil Crisis)发生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以工业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走到尽头,历史进入所谓“后工业化(post-industrialization)”时代,出现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经济。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工厂越来越多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企业更加重视自动化和信息技术(IT)化。其结果,一方面是专业性强并可获得高收入的职业增加,另一方面是稳定的职业减少,失业者和低收入的兼职工作越来越多。这就是所谓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正如罗伯特·莱许(Robert Reich)和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所言,经济差别扩大。结果于是,可赚取足够收入抚养妻子儿女的男性比例减少。这就是“性别角色分工型家庭”在发达国家走到尽头的原因。

下一页: 欧美的生活方式革命

关键词

家庭 多样化 女仆咖啡店 虚拟 角色分工 经济差距 独身 单身

山田昌弘YAMADA Masahiro简介与署名文章

中央大学文学系教授。1957年出生于东京。1986年在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研究专业取得博士课程学分后退学。2008年4月起担任现职。专门研究家庭社会学、情感社会学、社会性别论等领域。著有《“啃老族”时代》(筑摩新书)、《希望格差社会》(筑摩文库)、《家庭难民》(朝日文库)、《滑向社会底层的竞争》(朝日新书)、《日本防止少子化的对策为何失败了》(光文社新书)、《新型格差社会》(朝日新书)等。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