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治日本的产业革命”作出贡献的“长崎人”托马斯·哥拉巴

政治外交 财经 文化

长崎县的高岛煤矿、军舰岛(端岛煤矿),福冈县的国营八幡制铁所等8个县的23座与造船、煤矿、钢铁冶炼相关的设施,作为日本近代化的象征,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一位苏格兰人,从德川幕府末期到明治时期推动了上述日本产业近代化事业的发展。

哥拉巴使日本武士摇身一变为技师

“哥拉巴故居”内的托马斯·布莱克·哥拉巴的照片

从德川幕府末期到明治初期,为推进日本产业革命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物当中,有一位是活跃在长崎的苏格兰贸易商人托马斯·布莱克·哥拉巴(1838~1911年,Thomas Blake Glover)。这次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对象如长崎的“哥拉巴故居”、小菅修船厂旧址、高岛煤矿等,都是哥拉巴创办或参与建设的。

哥拉巴从西方引进的最新技术和请来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使日本的造船、钢铁冶炼和煤炭工业,向着近代化实现了迅猛发展。德川幕府末期的武士们扔下刀剑,摇身一变,成为了技术人员。而转变的契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哥拉巴等人的努力。仅仅50多年时间,日本就跻身到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近代工业国家行列之中。

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西式建筑——哥拉巴故居

哥拉巴于1859年来到长崎的,那时他21岁。这位来自苏格兰的船医兼贸易商人,拜访了1832年成立于中国广州的怡和洋行设在长崎的办事处,作为该洋行代理人的助手开始了在日本的工作。1861年,由于代理人离开日本,哥拉巴继承了怡和洋行的代表权,年仅23岁就正式创办了一家贸易公司——哥拉巴商会。

现已成为长崎著名景点的哥拉巴园里,坐落着充满了当年外国人居留区情调的古色古香的洋房。这个“哥拉巴故居”(国家重要文化遗产),是哥拉巴于1863年在一览长崎港和长崎制铁所的山丘上建造的。它是木结构L字形带凉台的平房建筑,扇形屋顶、砖砌烟囱、殖民地风格的大窗户等,别具特色,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西式建筑,同时还被认为是最早的日西折衷式建筑。

哥拉巴故居的全景模型/哥拉巴故居的外观

下一页: 为“长州五杰”、萨摩藩士赴英提供帮助

关键词

明治维新 长崎 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军舰岛 哥拉巴 高岛煤矿 端岛煤矿 八幡制铁所 近代化遗产 德川幕府末期 产业革命 怡和洋行 小菅修船厂 长崎造船所 明治日本的产业革命遗产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