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乐・人形净琉璃”,在困境中悄然掀起热潮

社会 文化

桥下市长的发言引发轩然大波

作为日本传统艺能(表演艺术——译注)的人形(木偶——译注)净琉璃,也就是文乐现在的处境岌岌可危。起因是大阪市长桥下彻在担任大阪府知事的2012年以公务员“空降(官员退任后到企事业团体任职——译注)”公益财团法人文乐协会问题为由,宣布将削减给予该协会的补助金。

在昭和时代的战争时期,文乐人形净琉璃命悬一线,战后,在国家、大阪府和大阪市等多方保护之下,总算有所复苏。然而,桥下市长做出那番发言之后,人们发现作为与能、歌舞伎齐名、三大古典艺能之一的文乐依旧处于兴衰沉浮边缘。

不过,文乐在1995年被指定为国家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又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一种宝贵的日本民间传统艺能。此外,2014年恰逢大阪国立文乐剧场开场30周年。

净琉璃大夫、三味线乐手与木偶师

诞生于大约400年前的这种传统艺能现在通称为“文乐”。但它最初被称作“人形净琉璃”,这是因为它是一种配有净琉璃曲调的木偶剧。太夫(也写作大夫——译注)说唱净琉璃(*1),三味线(三弦——译注)(*2)乐手弹奏乐曲,木偶师(*3)操控木偶。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被称作“三业一体”的综合艺术。

世界上还有提线木偶(marionette)、手动木偶(puppet)和杖棍木偶等木偶剧,但像人形净琉璃这样的综合性木偶剧却是独一无二,在海外也受到了高度评价。

1962年,文乐战后首次在美国西雅图公演。此后,又在欧洲各国、中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上演,广受好评。在海外各国,观众们一开始都以为是单纯的木偶剧,但观看后似乎都会被故事的深刻意义和木偶多彩而富于情感的独特之美所震撼。

(*1) ^ 净琉璃是一种配以三味线伴奏的说唱表演艺术。诞生于室町时代(1392~1573)的说唱表演中,有一个以牛若丸(源义经)与净琉璃姬的浪漫故事为题材的故事,由于这个故事深受欢迎,所以后来人们将此类说唱表演统称为“净琉璃”。

(*2) ^ 三味线用的是处于低音区、音色有力的粗杆。演奏之人采用跪坐姿势,双膝分开,将臀部完全置于两足之间。

(*3) ^ 过去只有一个人操纵木偶,1734年时出现了三人协同控制木偶的“三人操纵”方法。主控者操纵脖子和右手,左控者操纵左手,足控者操纵腿脚。

下一页: 要成为木偶师,“足控者需10年,左控者需15年”

关键词

观光 大阪 传统艺能 德岛 人形净琉璃 文乐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