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球新聯賽如何才能登上「世界頂尖」──SV聯賽開幕後的未來展望

運動 社會 國際

日本男女排球的全新聯賽「SV聯賽」於今秋揭幕。此聯賽矢志於2030年躋身「世界最高水準聯賽」之列,但登頂之途實為險峻。世界頂級的義大利聯賽實力與人氣兼具,此外,歐洲各大排球強國與南美勁旅巴西皆已建立職業聯賽。日本尚未完全邁向職業化的聯賽,登上世界頂尖水準的關鍵要素為何?

經歷日本排球聯賽、V聯賽的改名…

日本國內排球聯賽始創於1967年。創賽的3年前,即1964年的東京奧運,獲譽為「東洋魔女」的日本女子代表隊榮獲金牌。排球運動之風潮席捲全國,舉國各大企業相繼組建旗下球隊,紛紛投入新創聯賽之列。

1964年東京奧運,獲譽為「東洋魔女」的日本女子排球隊之金牌戰。右為前蘇聯選手(共同)
1964年東京奧運,獲譽為「東洋魔女」的日本女子排球隊之金牌戰。右為前蘇聯選手(共同)

1990年代出現轉機。足球界率先於1993年實現職業化,創建紮根地方的J聯賽。受此激勵,排球界為了未來的發展,亦於1994年解散原本的日本聯賽,將名稱改為V聯賽。

然而,V聯賽與J聯賽相異之處在於未能實現職業化。賽事仍延續以企業球隊為主之經營模式,未能在球迷心中留下如足球般的「革新」印象。

此外,日本經濟泡沫破滅讓情況雪上加霜。諸多企業紛紛裁撤運動部門,曾為日本排球界中流砥柱的富士軟片、日本鋼管等男子勁旅,以及日立、尤尼吉可等女子名門相繼退出解散。

在如此的社會氛圍下,仍有嶄新嘗試,例如男子球隊新日鐵堺轉型為俱樂部球隊「堺熾烈者」(Sakai Blazers),2016年更提出兩年後創建「超級聯賽」之職業化構想。然而未能獲得各界支持,始終無法從企業球隊主導之格局裡脫胎換骨。

「SV聯賽」所寓含之理念

直至前一賽季為止的V聯賽,經過重組後,一級賽事更名為「SV聯賽」,二級賽事仍保留「V聯賽」之名稱。SV聯賽匯聚男子10支勁旅、女子14支豪門。「S」代表「Strong(強韌)、Spread(拓展)、Society(社會)」三詞之字首,彰顯「強韌賽制、廣泛拓展、連結社會」之理念。

聯賽開幕前的記者會上,主席大河正明說明:「此次重組乃是邁向世界最高水準聯賽的嶄新起點,冀望能讓觀眾盡情享受排球運動之魅力。」

SV聯賽揭幕前舉行記者會,各隊選手共同亮相。前排中央者為聯賽主席大河正明,2024年9月30日攝於東京都港區(時事)
SV聯賽揭幕前舉行記者會,各隊選手共同亮相。前排中央者為聯賽主席大河正明,2024年9月30日攝於東京都港區(時事)

大河正明主席在體壇的經歷豐富,曾參與足球J聯賽及籃球B聯賽之營運,他對於「世界頂尖」之標準為何?

根據大河主席的說明,聯賽將致力提升經營與治理能力,以觀眾入場總數及營收總額為指標,邁向世界頂尖之路。此外更將終極目標訂為,加盟球隊奪取世界俱樂部錦標賽冠軍,成為匯聚最多奧運及國家聯賽參賽選手之頂級聯賽。

日本國內排球聯賽

SV聯賽啟航之際,適逢巴黎奧運的日本代表隊聲勢如虹。男子開幕賽獲無線頻道的富士電視台實況轉播,男女全賽事亦由J-Sports衛星頻道播映。

然而,仍有人指出新舊賽制之差異難以理解。雖然增加外籍選手的出場名額,但對於SV聯賽之創立,包含非球迷的一般民眾能否有所認知,還是讓人感到相當憂心。

男子組「大阪Bluteon(前身為松下電器)」、「廣島雷神(前身為日本煙草)」,女子組「岡山海鷗」以市民俱樂部為號召,「姬路勝利女神」以獨立營運的方式經營,此類擺脫企業冠名之球隊漸增。不過從整體來看,企業贊助經營的色彩猶存,革新形象之路仍顯艱難。

歐洲聯賽因歐盟整合而蓬勃發展

另一方面,成功實現職業化的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各國好手匯聚一堂,呈現「多國籍化」之趨勢。以日本王牌石川祐希所效力的義大利甲級聯賽佩魯賈隊為例,14人陣容中便有7位外籍選手。根據球會官網,除了日本選手,更網羅波蘭、烏克蘭、古巴、阿根廷等國的菁英好手。

義大利男子超級排球聯賽,特倫蒂諾對戰佩魯賈之賽事裡,石川祐希展露笑顏,2024年10月27日(IPA Sport/ABACA/共同通信Images)
義大利男子超級排球聯賽,特倫蒂諾對戰佩魯賈之賽事裡,石川祐希展露笑顏,2024年10月27日(IPA Sport/ABACA/共同通信Images)

如此潮流並非排球界獨有。隨著歐盟統合,自1990年代末期開始,歐洲體壇實現歐盟成員國選手的自由轉籍,與一般勞工享有同等待遇。特別在足球界最為顯著,轉會市場蓬勃發展,各國實力與日俱增。再加上付費轉播興起,讓各俱樂部獲得可觀的轉播權收益,促進球員的轉會金額水漲船高。商業規模擴張之際,更吸引歐盟以外國家的選手匯聚。

不僅如此,歐洲體育界一向以植根地方為發展基礎。各俱樂部都獲得在地熱心球迷的支持,外籍選手亦被視為「自己城市的代表」而備受愛戴。觀眾塞滿場館,入場門票收入不僅推動商業營運,更成為發展基礎。

極需在地推廣活動

日本若欲擴展商業規模,必須奠定在地基礎。從體育少年團(譯註:經由體育活動讓青少年健全成長的社會教育團體)成立之初,足球界即致力各地推廣;籃球界則藉由推展小學生「迷你籃球」以擴充基層實力。這些努力才促成J聯賽與B聯賽之成功。

不過,多數運動仍以學校社團及企業運動為主,難以深入地方札根。排球界亦不例外。

根據笹川體育財團去年「兒童與青少年的運動生活數據」的調查顯示,十多歲青少年「每年至少參與一次」排球運動者,估算約181萬人,相較2001年之279萬人,20多年間銳減近百萬。

在少子化趨勢之下,許多運動皆面臨競技人口減少之窘境。若競技基礎快速萎縮,觀賽人口勢必隨之遞減,導致商業發展趨向艱困。

各隊負有設立15歲以下青年隊之義務

自去年度起,日本文部科學省著手將公立中學的運動社團移轉至地區俱樂部。其中最大難題在於,教師需承擔指導與帶隊之責,週末亦無暇休息。然而,當前能肩負此任之地區教練與承接的組織寥寥可數,導致改革窒礙難行。

SV聯賽亦應正視此問題,以力求改善。新賽制規定加盟俱樂部負有義務,必須設立15歲以下青年隊(U15),以取得參與聯賽之資格。期盼未來能進一步擴充培育與推廣活動,致力於完善的競技環境。

日本排球界向來倚重國家代表隊之亮眼表現來引起大眾矚目。但僅憑四年一度的奧運來進行推廣,實有其侷限。過度仰賴享受明星待遇般的選手來吸引目光,恐難維持長久人氣。

對於聯賽的發展而言,頂尖選手、精湛球技與商業成功固然不可或缺,但欲齊備並持續這些條件,必須培育更多的排球少年和少女,擴大忠實觀眾與愛好者之基盤。通往「世界頂尖」並無捷徑,審視根基,持之以恆,方為正道。

標題圖片:SV聯賽開幕戰,三得利對戰大阪Bluteon。圖為第2局中,大阪Bluteon西田有志(左)躍起扣球,2024年10月11日攝於東京體育館(時事)

少子化 排球 石川祐希 SV聯賽 東洋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