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巖事件和平井數馬——17歲少年與臺灣的教育聖地

歷史 文化 教育

片倉佳史 [作者簡介]

臺北市郊外的芝山公園,位於被濃密綠意覆蓋的山丘上,以展望佳聞名。直到二次大戰結束為止,這裡被稱為「芝山巖」,亦被視為臺灣的教育聖地。1896(明治29)年元旦,有6位日本人學務部員在此地遭到武裝集團襲擊而遇害。其中包含了一位胸懷壯志、從九州熊本來到新領土臺灣的17歲日本少年。

以促進日本人和臺灣人相互理解為理想的教育

6月26日,學務部在台北郊外的芝山巖成立學堂,於7月16日開始授課,是日本在臺灣實施殖民地教育的開始,也是最初針對非母語國民進行母語教育的現場。

學堂是借用惠濟堂(現為惠濟宮)這座廟宇的後殿,培訓臺灣人的國語(日語)教師,也就是推廣日文教育的指導者。同時,針對日文教育進行通盤研究,以及著手調查臺灣的當地語言。

與伊澤一同投入教育的日本人,以吉田松陰的外甥楫取道明為首,還有井原順之助、關口長太郎、山田耕造、中島長吉、桂金太郎等人,平井數馬也在其中。 

比起殖民地,伊澤把臺灣視為「新領土」,即使在教育方面,他也希望促進日本人與臺灣人的相互理解,以「混和主義」為理想。而且,不只是讓臺灣人學習日文,他也認為必須要有可以讓日本人學習臺灣語言的地方。甚至是在日本勢力所及之處,都要推廣《教育敕語》,讓日文成為亞洲的公用語,懷抱著如此遠大的夢想。

在芝山巖事件遇害的6位學務部員併稱為「六氏先生」。現在也使用六氏先生的稱呼。右一是平井數馬。由臺灣協會典藏的舊照片。
在芝山巖事件遇害的6位學務部員併稱為「六士先生」。現在也使用六氏先生的稱呼。右一是平井數馬。由臺灣協會典藏的舊照片。

下一頁: 遭到武裝集團襲擊的6位學務部員

關鍵詞

臺灣 臺北 日本統治時期 熊本 六氏先生 平井數馬

片倉佳史KATAKURA Yoshif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1969年出生於神奈川縣。就讀早稻田大學教育系時第一次到臺灣旅行。大學畢業後就職於福武書店(現在的倍樂生Benesse)。1997年開始正式在臺灣生活。從此,圍繞臺灣文化以及臺灣與日本的關係進行寫作、攝影。創作內容涉及地理、歷史、語言、交通、溫泉、時尚等多個領域,特別對日治時期的遺跡和鐵路有很深的造詣。主要著作有《臺灣日治時代遺跡》、《臺灣土地・日本表情》、《臺灣風景印-台湾・駅スタンプと風景印の旅》(玉山社)等。網站:臺灣特搜百貨店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