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鷺,緣何在佐渡島重生?

自然環境 社會

特別天然紀念物朱鷺,雖然日本原產已於2003年滅絕,但利用中國提供的朱鷺種源進行人工繁殖和放飛,多年下來,據推測,現在已有480隻朱鷺在佐渡棲息。農業現代化曾將朱鷺逼至滅絕,佐渡人反其道而行,限制使用農藥和化肥,建設水田供朱鷺覓食。這一系列自然再生的舉措形成的「佐渡模式」備受關注。

在日本海東經138度、北緯38度的位置,有一座不可思議的島嶼──佐渡島。在這裡,一度滅絕的特別天然紀念物野鳥朱鷺重新現身大自然,在空中翱翔。

佐渡島的朱鷺(PIXTA)
佐渡島的朱鷺(PIXTA)

鮮豔的紅色羽翼映襯在藍天上。大約19世紀之前,這種鳥曾經生活在東亞的廣大地區。然而,它美麗的羽毛被人們製成裝飾品,濫捕和環境破壞導致這一種群數量減少,到了20世紀,瀕臨滅絕。

日本也不例外,2003年本土朱鷺滅絕。不過,由中國提供的朱鷺種源在人工繁育之下開枝散葉,越來越多朱鷺成鳥被放歸大自然。據推測,14年間,棲息在大自然中的朱鷺已經增加到了480隻左右。限制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建設水田供朱鷺覓食,佐渡島採取的這一系列理想的自然再生舉措受到關注,日本開始計畫將這一「佐渡模式」推廣到佐渡以外的地區。

島民的朱鷺保護史

在佐渡島東部靠近佐渡海峽的小佐渡山地野浦地區,海拔約350公尺的坡地上,層層梯田綿延如帶。2021年9月的一天,幾個木箱在田間小道上擺成一列,每個箱子裡都裝著一隻朱鷺。信號一出,蓋子同時被打開,5隻體長約1公尺、年齡1到2歲的朱鷺振翅飛向了天空。此次放飛的朱鷺中,3隻為雄性,2隻為雌性。它們在周圍盤旋片刻,便向森林那邊飛去了。

朱鷺野化放歸計畫被作為日本的國策得到推進。1993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保存法》實施。該法強調:「野生動植物不僅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要素,還作為自然環境的重要部分,是人類生活多姿多彩所不可或缺的。鑒於此,通過保存具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植物物種,確保生物多樣性,同時保護良好的自然環境,為確保現在以及將來健康而有文化的國民生活作出貢獻。」

據此制定的野化放歸專案便是朱鷺保護與繁殖規劃,由日本環境省協同新潟縣、佐渡市(包括佐渡島全域)、民間保護團體、新潟大學等在佐渡島實施。

野化放歸的過程是這樣的。

朱鷺幼雛被分散到7個飼育機構飼養,包括:佐渡島內的佐渡朱鷺保護中心、野化放歸基地、朱鷺交流機構,新潟縣長岡市的飼育中心,東京都的多摩動物公園,石川縣的石川動物園,島根縣出雲市的飼育中心。之所以在全國分散飼養,是為了防止因感染而全部死亡的情況發生。

朱鷺長大後,從成鳥中選出放飛的個體,集中到佐渡島野化放歸基地的野化訓練網籠中。野化訓練網籠進深約80公尺,寬約50公尺,高約15公尺。這個大型空間裡模擬了由山林和水田等組成的自然環境。出生在飼育機構裡的朱鷺在狹窄的籠舍裡最多隻能飛數公尺距離。被轉移到像高爾夫練習場那麼大的野化訓練網籠中,它們才能回到原本的野鳥狀態,開始長距離飛行。在約3個月時間裡,它們接受野化適應訓練,包括自行捕食,迅速飛走以逃離天敵,等等。訓練結束後,「籠中鳥」脫胎換骨,掌握了在自然界存活的技能。

終於就要迎來放歸大自然的日子了。

放歸朱鷺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軟釋放──將野化訓練網籠的門打開,讓朱鷺自行飛出;另一種是硬釋放──用車將朱鷺運到島內備選的棲息地直接放飛。放飛的朱鷺個體腳上都戴著腳環,羽毛上還塗有用於識別的記號。放飛後,民間志工將提供助力,對朱鷺個體進行追蹤調查。

朱鷺野化放歸專案的基地是環境省佐渡自然保護官事務所。兩名被稱為「巡查員」的自然保護官常駐於此,與新潟縣的專業工作人員一道展開聯合作業。朱鷺野化放歸專案投入巨大,光國家經費就達每年1億日圓以上。2008年,為歡迎秋篠宮殿下夫婦,佐渡島舉辦了朱鷺放飛活動。自此,每年放飛兩次。到2022年6月為止,一共舉辦了26次放飛活動,放飛的朱鷺個體累計達到446隻。據推測,朱鷺在自然界繁殖得比較順利,在野外出生的個體數量已經超過了放歸存活下來的數量。

秋篠宮殿下夫婦親手放飛朱鷺。2008年9月,新潟縣佐渡市(時事)
秋篠宮殿下夫婦親手放飛朱鷺。2008年9月,新潟縣佐渡市(時事)

之所以將朱鷺野化放歸專案的實施地選在佐渡島,是因為這裡的島民保護朱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

1934年(昭和九年),日本將朱鷺指定為天然紀念物。從那時開始,佐渡島上以農民為主的護鳥行動就真正有組織地開展起來了。他們調查鳥巢所在,向水田中撒入泥鰍和田螺等供朱鷺捕食。野浦地區是島上朱鷺保護「聖地」之一。居民創建群落生境(人工餵食場),並將投放於梯田的農藥從常規用量的70%減少為50%。在村落的神社裡,至今還舉辦著誓與朱鷺共生的「朱鷺祈願儀式」。

受到上述民間行動的影響,政府部門也開始積極開展保護活動。1967年,新潟縣在佐渡島設立了朱鷺保護中心。然而,為時已晚,2003年日本最後一隻本土朱鷺死了。

幫助日本朱鷺種群起死回生的是1999年中國提供的兩隻朱鷺個體,那是中日友好的象徵。經過首次人工繁殖,這兩隻朱鷺產下幼雛。其後中國又提供了3隻,總計5隻朱鷺個體在日本繁衍後代(2018年又提供了兩隻)。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水田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朱鷺野化放歸專案成功地讓瀕臨滅絕的生物重生,為此受到全世界的矚目。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是佐渡島堅守至今的「哺育生物的農業」。

也許人們還不是很了解,朱鷺其實是極為需要人類説明的野鳥。一旦放飛,它並不能自己隨意覓食並反覆繁殖。它的食物──泥鰍、田螺、蟲類等都曾棲息在水田裡、田埂上,但由於農藥、化肥普及,農田土木工程興建,供它食用的生物都消失了。農業現代化成為導致朱鷺滅絕的最後一擊。

進入21世紀,轉機出現了。2004年,佐渡島遭到颱風襲擊,水稻受災嚴重,其後佐渡產稻米的銷售量持續低迷。陷入困境的佐渡市政府和佐渡農業協會把目光轉向了朱鷺野化放歸項目。就這樣,佐渡開始向環境保護型農業轉型。

為了讓島內的水田、田埂等變為朱鷺的覓食地,佐渡市政府嚴格規定了越光米等官方認證大米的栽培條件,要求在「減少50%以上的農藥和化肥」「不噴灑除草劑」「每年進行兩次水田生物調查」「設置水路」等5個技術條件中至少滿足一個。獲得佐渡市政府認證的大米可在包裝上打出「與朱鷺共生之鄉」(俗稱「朱鷺認證米」)的品牌標識進行銷售。此舉得到了大型超市伊藤洋華堂的支持,「朱鷺認證米」開始在首都圈發售。以此為契機,「與朱鷺共生之鄉」樹立起品牌,業務發展壯大,在日本全國範圍內擁有了280家稻米經銷商。在東京都內,有的小學不僅將佐渡稻米作為學校供餐用米,甚至邀請稻米生產者線上當講師,站在佐渡田間為學生講授「哺育生物的農業」。

一群朱鷺正在田裡覓食。2020年9月,新潟縣佐渡市(佐渡朱鷺保護會會長土屋正起提供)
一群朱鷺正在田裡覓食。2020年9月,新潟縣佐渡市(佐渡朱鷺保護會會長土屋正起提供)

2011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將佐渡市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環境保護型農業在朱鷺野化放歸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佐渡市因此被評價為「與朱鷺共生的裡山」。同時獲得認定的還有石川縣的能登半島,這是已開發國家首次獲得這一認定。

筆者在佐渡島駕車行駛的時候,經常被一群群蜻蜓團團圍住。眼看蜻蜓就要撞到前擋風玻璃了,筆者慌忙減速。蜻蜓應是來自周圍的水田,這讓筆者親身感受了何謂「哺育生物的農業」。

2008年,佐渡市開始實施「朱鷺認證米」制度,3年後認證米的種植面積就占到了水稻面積的20%。在這個少子老齡化日趨嚴重,人口以每年1000人的速度減少的離島,堅持費時費力的「哺育生物的農業」是非常辛苦的,但生產者說「不能走回頭路」。

佐渡市長渡邊龍五先生曾經是負責「朱鷺認證米」制度的工作人員。他說:「保護環境就是地方建設。」沿著這個思路,渡邊市長提出了不使用農藥和能源,不產生二氧化碳的「無農藥稻米生產構想」。

把「佐渡模式」推廣至日本全國

日本環境省明確要將朱鷺的棲息地擴展到佐渡島以外的地區。在這一方針之下,2022年5月開始向各自治體公開招募「與朱鷺共生的村落振興計畫實施地區」。報名截至6月底,經過審查之後於8月選定。審查專案包括將成為朱鷺棲息地的水田、水邊環境、森林等面積共計達到150平方千公尺以上,環境整治計畫覆蓋整個地區,等等。

這些必要條件正反映了至今為止佐渡島舉官民之力取得的實際成果。「佐渡朱鷺保護會」「佐渡朱鷺水田保護會」「佐渡生物故事研究所」「朱鷺水邊環境建設協議會」…這座從歷史上就一直保護朱鷺的島上有多達20個志工組織。這些組織與環境省、農林水產省等中央政府部門,新潟縣、佐渡市等的地方行政部門,新潟大學等機構,日本農業協會等經濟團體共同組成了「人與朱鷺共生的島嶼建設協定會」,致力於交換資訊以及聯合開展保護活動。在島內的小學,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人與朱鷺共生的相關內容,在學校的試驗田裡體驗費時費力地栽培「朱鷺認證稻米」。

要想成功打造人與朱鷺共生的「第二個佐渡」,僅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是不夠的,還要看當地居民及民間團體能否理解「何謂人與朱鷺共生」,能否與行政部門同心協力,落實相關舉措。

標題圖片:傾力保護朱鷺的居民從梯田上放飛朱鷺。2021年9月,新潟縣佐渡市野浦(筆者攝影)

新潟縣 稻米 農業 有機栽培 朱鹮 佐渡島 自然環境 朱鷺 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