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細道~化身為鹿港的社區營造者的古都之旅――復興路、民族路
觀光旅遊 歷史-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致力於振興故鄉的食堂
由高鐵臺中站出發大約30分鐘的車程,就到達了位於鹿港鬧區的「禾火食堂」。挑高的天花板使得店內整體採光良好,感覺就像灑滿陽光般的禾火食堂是由老舊倉庫改造而成的,利用舊和美站的木製窗框,使得新舊並存,成為一個非常巧妙的空間。2、3樓改建為可供歇宿過夜的民宿。由致力於振興活化鹿港的團體「鹿港囝仔」經營。以當地年輕人為中心, 傾力於活化再生鹿港的空屋以及鹿港歷史關連的文化事業。
鹿港囝仔執行長因對拙著『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感到興趣,2018年邀我演講,這是我和他認識的契機。三年之後,張先生與禾火食堂的負責人施佳君小姐結婚,生下了寶貝女兒菲菲。現在店裡面也放置了嬰兒沙發和嬰兒床,工作人員會輪流著照看菲菲。閣樓空間上有著鹿港囝仔的辦公室,文化事業方面的工作就在此處進行。如同大家庭,也像「社區共同體」的禾火食堂,當天晚餐也是客滿,還有客人排隊等候,在鹿港是頗有人氣的餐廳。
鹿港兩字初次出現在文獻上, 是在1784年,清朝乾隆時代。這個港市與中國・福建之間有來往航路,是個非常繁榮的城市,僅次於臺南的府城。但在日本統治時代,並未含括於鐵路交通網內,因而漸漸失去繁華的優勢。
近年來,年輕人大量外流至都市,看顧老建築的人越來越少。不甘任其凋零的當地居民,危機感愈發強烈,曾因就學或就業而離鄉的年輕人們,如今返鄉組成了「鹿港囝仔」。
他們的活動自2012年社區清掃開始,穿梭於冷風颼颼的鹿港街頭,淨化池塘、整理廢墟、擦拭蒙塵的交通廣角鏡等;做著做著,慢慢發現鹿港的歷史與文化無可取代,也感到保存文化資產的迫切。
現在和許多友人還有事業夥伴以及地方政府一起,時而開辦藝術節活動,致力於鹿港的「地方創生」。
崎嶇坎坷的「金銀格扇」保存運動
到訪當日,以往擺設於鹿港金銀廳的「金銀格扇」,恰於鹿港公會堂展覽。鹿港金銀廳是昔時鹿港首屈一指的商號黃慶源於1935(昭和10)年所建的豪華宅院,經張敬業等人努力,目前登錄為彰化縣的歷史建築。這次展示的「金銀格扇」是黃秋和黃俊傑兩兄弟為了向母親祝壽,聘請國寶級木雕工藝師李松林製作的。格扇正面為金色,反面是銀色,喜慶及喪事都能使用,極盡華美。原本共有28片相連成屏,遭竊後僅倖存18片,經彰化縣文化局補助修復,才有今日之展覽。
但是保存運動能夠發展至此,一路走來崎嶇坎坷,自不在話下。鹿港金銀廳被登錄為歷史建築這件事,土地所有權人認為自身權益遭到損害,進而提起行政訴訟,張敬業等人也被強烈批判為侵擾私人財產,但那些事都一一克服,熬了過來。
這件鬼斧神工,讓人一窺1930年代鹿港的繁華盛況。其中一片寫著「遠大望兒孫」的屏風,我想就算是小偷,面對如此文句,也會猶豫不決吧。在「鹿港的孩子們」的大力奔走下,金銀廳的「金銀格扇」得以重現,讓世人一睹風采。只有多方努力,拼命想保存下來的,才是留給後世的豐富財產。
回到禾火食堂後,體驗了鹿港知名糕點「鳳眼糕」的DIY。將杏仁粉等材料調合,再緊緊壓進木製模具塑形,脫模取出時邊角易碎,難度相當高。鳳眼原是形容佳人的眼眸橫長而秀氣,如鳳凰眼睛一般,這糕點的名稱非常雅致。教我們作「鳳眼糕」的老師,是鹿港「鄭興珍」的第四代傳人鄭富瑋先生。
鄭興珍創始人鄭槌, 16歲時從福建泉州隻身來到鹿港,隨身帶了一冊記載了各式糕點的「配方秘笈」。起初與黃姓商人一同經營「玉珍齋」,後來因方針不同而拆夥,就開了自家的店鋪,名為「鄭興珍」。所以,「鄭興珍」和鹿港家喻戶曉的「玉珍齋」是同一根源,都是於1887年開業的老店。鳳眼糕的口感,有點像日本和菓子「生落雁」,從日治時代即獲獎無數,但經歷過多少辛酸呢?
夜色下的鹿港
禾火食堂樓上是民宿「東皋歇暝(Tang-ko Hioh-mî)」,我參加了為住宿客人提供的夜遊行程。禾火食堂在復興路,剛好位於環繞鹿港鬧區的幹線東側,從1889年的地圖可知,此處恰為鬧街與農地的分界,對外地人來說,這可是「鹿港夢幻樂園」的入口呢!為我們導覽的,是人稱「學哥」的李宗學先生,他是鄉土研究家。我們在昏暗的街道上,彎來繞去,不一會兒就拐入狹窄的巷弄。民宿的工作人員在隊伍前後提著傳統工藝的燈籠,夜色下的鹿港,令人格外欣喜雀躍。
1921年的『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上,也標示了這些大有來歷的巷弄。被燈籠的幽光吸引,我來到了「鹿港景靈宮」,這裡供奉的主神是「蘇府王爺」,在鹿港信者眾多,特別受到崇祀。此處,原是開拓鹿港東邊的泉州移民,為祭祀福德正神土地公,於1717年所建。景靈宮內有塊「東皋福地」的牌匾,象徵東方安樂之地,民宿「東皋歇暝」的名字,就是從這裡來的。
走出一間廟不久後,眼前忽亮,又到了另一間廟。廟旁盡是香和錫器等傳統工藝店舖及作坊,當年開拓此地時,先祖們祈願平安的心情,都鑲嵌在這些祭祀供具上,成為鹿港深厚文化的肌理。漫步走著,來到一幢豪邸,這是辜顯榮古厝,現在是「鹿港民俗文物館」。辜顯榮是「鹿港辜家」的始祖,「鹿港辜家」乃「臺灣五大家族」之一。來鹿港的人幾乎都會到此一遊,但從沒想過竟在入夜後,走到這大宅的後面。高聳直立的壁面上開了幾扇窗,不知曾有多少盜賊妄圖從此潛入? 從老地圖研判,現在文物館停車場的正面入口處,似乎曾有一個大池塘。也許從文物館二樓, 可遠望彰、投交界的八卦臺地。文物館的岔路再往前走,來到「和興青創基地」,這是改造日治時期的「和興警察官吏派出所」宿舍群,成為文創店鋪的據點,經營者多為鹿港當地青年。
夜遊行程的最後一站是「勝豐吧」,也是改造日治時期就有的兩層連棟街屋而成,由屋主許鉅煇經營,是一家優質的精釀酒吧。鹿港是臺灣數一數二的觀光勝地,但是遊客多是當天往返,或者晚上就移動到彰化或臺中。所以,身為鹿港囝仔的張敬業和許鉅煇,針對「夜晚也能盡興的鹿港」做了一番研究。不管是勝豐吧、民宿「東皋歇暝」或是夜遊鹿港的行程,都是為了讓遊客能留宿過夜,細細品味鹿港,而做的努力。
隔天退房時,領取了前一天訂購的土產。只需在當地人嚴選的「王牌美食」清單上填入需要數量,交給工作人員,就會幫你買齊。有了這項服務,就不用提著大包小包觀光,到了旅途尾聲,也不會因為這沒買那沒買而焦急,奔走於土產店。此外,透過這項清單,還可以在鹿港囝仔夥伴們經營的店家消費,所以更是開心。兩天一夜雖然很短,但好像把我視為他們社區營造的成員般,真是一趟難忘的古都之旅。
除了一部分圖片,本文圖片由筆者攝影
標題圖片:夜遊的行程。照片中央是鄉土研究家,人稱「學哥」的李宗學先生。民宿的工作人員提著鹿港傳統工藝的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