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都有避邪物的臺灣和日本――爆竹與Amabie

文化 社會 臺灣香港

自古以來,人們認為生病或天然災害等是由具有人格的某種存在所引起的,故生活中會融入一些具有驅趕力量的辟邪物和儀式,像是日本的注連繩、撒豆、菖蒲澡,或者是臺灣的鞭炮、春聯等,都是典型例子。同樣是「驅邪」文化深根於生活中的臺灣和日本,但是形式迥異。筆者移居臺灣近10年,參雜個人的生活體驗,嘗試比較臺日的驅邪文化。

嚇跑惡鬼的鞭炮聲

每逢農曆3月左右(國曆3到5月),臺灣就會舉辦盛大的道教慶典活動「鎮瀾宮大甲媽祖遶境進香」(今年是國曆4月舉行)。將載著女神媽祖像的神轎在進香隊伍中壓陣,幾十萬人信眾跟隨在後,從臺中市的大甲鎮瀾宮往返距離170公里遠的嘉義縣新港奉天宮,為期9天。

筆者移居臺灣後不久,也曾經徒步參加進香去程,神轎所到之處都是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只好用面紙塞住耳朵,雙腳踩著紅色的鞭炮屑一步步前進。

媽祖信眾們踩踏著滿地的鞭炮屑前進(筆者提供)
媽祖信眾們踩踏著滿地的鞭炮屑前進(筆者提供)

這個時候,我聽到人生中最令人喪膽銷魂的巨大聲響。神轎在深夜從鎮瀾宮出發前,會連續點燃三發如水桶般大小的巨型炮,又被稱為「起馬炮」,一陣轟然巨響,感覺連廟也在震動,視野頓時完全被土黃色煙塵覆蓋。聽說這麼做具有驅邪的作用。

點燃「起馬炮」後,周圍頓時濃煙密布(筆者提供)
點燃「起馬炮」後,周圍頓時濃煙密布(筆者提供)

自古以來,人們認為生病或天然災害等的災難是由具有人格的某種邪惡存在所引起的。在漢字文化圈是以魔、鬼、煞等字來表現,於是隨身攜帶具有辟邪力量的天然物、繪畫、文字等,以及在傳統節日進行祭典儀式來祈求無病消災。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的民俗節慶,或者是平時經常看到的物品裡面,有不少具有驅邪功用或者是本來有但後來消失了。

長年居住在臺灣,親眼看過的驅邪方法五花八門,其中也有和日本傳統習慣重疊的,饒富趣味。端午節會把菖蒲葉束起來掛在門口,傳統民宅的屋頂上有像沖繩的「琉球獅子」(シーサー)的石像坐鎮,在道教宮廟拿到的放著符紙的紅布袋「平安符」,與日本神社的御守十分相似。

新年大不同:迎神的日本,驅邪的臺灣

用清朗的心平穩迎接新的一年,應該是舉世共通的吧,世界各地的人們也為此而舉行各式各樣的儀式。

日本家庭在除夕前會進行大掃除,門口會擺放用松與竹製作的門松、在門前吊掛用稻草編繩再⽤裏白(羊齒植物)點綴的注連繩,鏡餅和破魔箭則是放在屋內裝飾。

日本正月的注連繩(筆者提供)
日本正月的注連繩(筆者提供)

在日本的民間信仰裡,認為一到了新年(正月),山裡的「歲神」就會到每戶人家拜訪。像是大掃除、門松、鏡餅都是為了慎重地迎接歲神的到來,與驅邪沒什麼關聯。但是,注連繩和破魔箭就具有驅邪功用。

另一方面,在中國或是臺灣的民間傳說裡,除夕夜會出現四隻腳的怪物「年獸」襲擊村落,而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巨響,所以很多的過年習俗就與這些有關。

日本的新年習俗是謹慎地迎接歲神,但是在中華圈裡是與驅趕年獸有關,很有趣的文化差異。

舉例來說,貼春聯是把將吉祥話寫在紅紙上,上下聯貼在門的左右方,橫批貼在門的上方。而日本的注連繩是在1月7日取下,但春聯則是貼一整年,習俗大不同。筆者以前在臺南開蕎麥麵店的時候,門口吊掛了日本製的注連繩,相當精美,之後打算要取下時,卻遭到周圍的人反對:「這麼漂亮的東西,不要浪費」,於是在情非得已之下,就這樣裝飾了一整年。

張貼於臺南傳統民宅門前的辟邪物「春聯」(筆者提供)
張貼於臺南傳統民宅門前的辟邪物「春聯」(筆者提供)

臺灣過年不可或缺的另一個辟邪物,就是上述的鞭炮。據說很久以前確實是使用竹子,切成一段段的竹節用火燃燒受熱後,竹節中的空氣膨脹,最後爆裂開來。根據中國的《荊楚歲時記》(公元6世紀成書)的記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惡鬼。」

不限於正月,道教的祭典活動或結婚宴客等喜慶的場合也經常施放鞭炮。不過,因為鄉下的母雞被嚇到而不下蛋,或者在市區會造成鄰居的困擾,近年來行政單位也會要求民間有所節制。

暫且先不論鞭炮,總之臺灣的過年十分熱鬧。家裡也好,餐廳也好,在家族聚會上大家一起喧嘩用餐,電視機也傳來不絕於耳的笑聲。其實,這也是驅邪的一種,因為年獸害怕聲響。這一點與社會整體都圍繞著靜謐氛圍的日本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紅色」的兩面性

紅色,自古以來就被認為具有驅邪避魔的效果,這一點日本也是相同的。雖然程度不及臺灣,但是至今在傳統的民俗節慶和食物上也反映出這樣的思想。

紅豆飯(赤飯)即為其中一例。在現代,當家裡的女兒迎接初經,或慶祝之用,會食用糯米混合著紅豆一同蒸煮的紅豆飯。其原型是平安時代的紅豆粥,在宮中為了驅除邪氣,習慣在正月15日食用,像是10世紀的《土佐日記》和《枕草子》裡面也有提到紅豆粥。當時一般使用的是紅色米粒的紅米。到了江戶時代,在麻疹大流行的那年出現的「麻疹送出圖」(1863年)裡,畫有民眾用紅色年糕供奉麻疹童子,並用竹竿抬著麻疹童子送離的樣子。

「麻疹送出圖」(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特別文庫室藏)
「麻疹送出圖」(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特別文庫室藏)

有趣的是,紅色在日本也是「鬼」的典型膚色,想必大家對童話故事《桃太郎》裡出現的赤鬼一定不陌生吧。其他還有青鬼、黃鬼、綠鬼、黑鬼等,這些顏色分別在佛教思想裡象徵著特定的煩惱,紅色是代表慾望、青色是憎惡、黃色是執著、綠色是怠惰、黑色是猜忌,已有定論。

在日本,立春的前一晚會進行「撒豆」的驅邪儀式。筆者在孩提時,一到了這個時期,家人就會買炒過的黃豆,被稱為「福豆」。等天色暗下來之後,打開和室門(障子門)和玻璃門,一邊喊著:「把鬼趕出去!」,一邊把豆子往外撒。緊接著是把門關上,一邊喊著:「把福招進來!」,一邊在各個房間撒豆子。之後,如果在房間角落發現豆子,擦掉上面的灰塵後塞進嘴巴,是當時的小小樂趣。每戶家庭不同,也有人會戴著赤鬼的面具,扮演當豆子撒過來時就要逃跑的角色。

撒豆的起源久遠,根據15世紀由僧人瑞溪周鳳(1391-1473年)寫成的日記《臥雲日件錄》裡,也出現「家每散熬豆,因唱鬼外福内」的記述。這項儀式是日本人再熟悉不過的傳統習俗了,如果鬼即是煩惱的話,也可以解釋成這是為了淨化自己心靈的儀式吧。

被創造出來的守護神

在日本,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不久,名為「Amabie(阿瑪比埃)」的妖怪畫像掀起大流行。其典故出自1846年4月的《瓦版》新聞報紙上,曾記載這種妖怪蓄長髮、尖嘴、菱形目、身體被鱗片覆蓋、有著像魚鰭的下半身,外觀滑稽,牠預言瘟疫的流行,並告知將自己的畫像傳給眾人看就可以消災除厄。

「肥後國海中的妖怪(Amabie的圖)」(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藏)
「肥後國海中的妖怪(Amabie的圖)」(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藏

不久後,厚生勞動省在推特上也刊登了Amabie的畫像,在社群網路上也興起了修改原畫像的「創作Amabie」風潮,陸續有人上傳各式各樣的創作插畫。除了插畫,還包括了人偶、陶藝品、餅乾、角色扮演(Cosplay)等,表現手法形形色色,但不管是哪一個都是讓人會心一笑的可愛模樣。

在沖繩,從以前就有創作守護神的習俗。走進特產店,從可愛風格到嚴肅表情,架上排列著種類豐富的琉球獅子。在傳統民家的牆壁或屋頂上,也可以看到使用黏土、灰泥(漆喰)、紅瓦等DIY製作的琉球獅子。

在筆者居住的臺南市,之前也有在地陶藝家吳其錚發起的「風獅爺復育計畫」。和沖繩的琉球獅子有幾分相似的風獅爺,獅子形象的守護神主要在金門廣受信仰。筆者也曾經前往當地,臉部表情也好,姿態也好,四處尋訪好幾十尊千姿百態的風獅爺。臺南的港口安平也有很多來自金門的移民,過去在屋頂上可以看到很多的風獅爺,但是現在僅存無幾。為了讓瀕臨滅絕的風獅爺重現風華,在這項計畫的宗旨底下,招募有志之士,一同創作獨特的風獅爺。目前,在用紅磚瓦與紅瓦片興建而成的傳統民宅聚落,可以看到因此而重新製作的許多造型獨特的風獅爺。筆者也以漩渦為主題製作風獅爺,被安裝在位於三靈殿前的傳統民宅屋頂上。

在金門島上受奉祀的風獅爺(筆者提供)
在金門島上受奉祀的風獅爺(筆者提供)

有關「神」的創作活動,共通點是大眾的玩心十足。可自由發揮想像力「如果有這樣子的神,應該很有趣吧」,並且具象化,由當地居民共同擁有。其姿態是富有個性且充滿幽默,使觀者心曠神怡。

從咒術到慶祝祭祀

我們經歷了新冠肺炎的疫情,有點可以想像以前的人們在面對無計可施的威脅時,是多麼的惶恐不安。驅邪經常占了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是在科學發達的時代,人們還是需要像Amabie這樣的存在。

過去也有很多像活人獻祭這樣的殘酷儀式。但是,伴隨巨大犧牲的習俗在歷史上的某個時點遭到廢除,或者被改變了。鞭炮不再使用竹子,鞭炮和紅豆飯到了現代,用來慶祝的意味濃厚。撒豆也成為了日本家庭的歡樂時光,琉球獅子作為代表沖繩的吉祥物出現各式各樣的創作。

即使最初作為咒術的一種而誕生,但是經過幾個世紀的時間,不知不覺中成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不斷地演變,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本文舉的例子只不過是冰山一角,驅邪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是無所不在,遠遠超乎想像。

標題圖片:臺南安平的辟邪物「劍獅」。起源據傳是17世紀鄭成功軍隊駐紮此地時的盾牌而來(筆者提供)

醫療 臺灣 習俗 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過年 驅邪